中国缝纫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缝纫机网

缝纫机网

黄大玉|1930年红四军和红二军团“三下两打”澧州对澧县土地革命的影响

中国缝纫机网2022-12-20缝纫机网文山缝纫店
缝纫机工艺品,文山缝纫店,袖叉缝纫,黄大玉|1930年红四军和红二军团“三下两打”澧州对澧县土地革命的影响,缝纫机工艺品,文山缝纫店,袖叉缝纫1930年上半年,为实现红四军与红六军会师,建成统一连片的湘鄂西根据地的战略目的,贺

黄大玉|1930年红四军和红二军团“三下两打”澧州对澧县土地革命的影响

黄大玉|1930年红四军和红二军团“三下两打”澧州对澧县土地革命的影响,

  缝纫机工艺品,文山缝纫店,袖叉缝纫1930年上半年,为实现红四军与红六军会师,建成统一连片的湘鄂西根据地的战略目的,贺龙率红四军(会师后改称红二军)曾三次东下澧州,在澧州活动4个月之久;10月,由红二、六两军组成的红二军团南渡长江,11、12月两次攻打澧州。红四军和红二军团“三下两打”澧州,对澧县的土地革命产生深刻的影响。

  1930年3月4日,贺龙率红四军第一次东下,在宜都渔洋关遭川军郭汝栋3个正规团和地方团防武装堵截,艰苦转战至澧县与湖北松滋边界,后退回鹤峰休整。

  3月20日,贺龙又率军第二次东下。进入松滋后遭敌第十四旅和澧县、石门团防围堵。红军南进澧县,从澧县奔袭石门土地垭,重创石门团防罗效之部。继又在澧县盐井忘记岗设伏,诱敌入伏。尾追之敌戴笃元部求功心切,大步向盐井集镇开进,进入伏击圈。红军全线开火,不到两小时,击溃戴部,缴长枪百余支。他敌见状,作鸟兽散。激战后因伤员众多,军力疲惫,被迫转往湘西,然后折回五峰清水湾整编队伍。

  5月中旬,红四军第三次东下,6月2日进至松滋刘家场。敌宜都独立旅从西尾追而来,红四军急奔西斋向公安南平开进,在申津渡为敌放水所阻,折而向南开进澧县盐井一带。澧县团防闻风前往围堵,红四军在张家厂以北文家湾和跑马岗一带设伏,团防军闯入红军口袋阵,一个营被击溃。红军然后挥师澧松边界,等待红六军消息。6月15日,在澧县闸口召开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史称闸口军事会议),总结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支持地方土地革命、壮大红军力量的经验,分析会师对建成湘鄂西根据地的重要作用,讨论通过《关于纠正错误问题的决议案》。此次东下,贺龙在澧县暖水街孙养山家驻屯月余,组织部队帮助澧、松、公各县建立地方武装和红色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同时扩大红军和筹备给养。

  红六军于6月下旬南渡长江,7月1日攻占公安县城南平。7月4日,红四、六两军在南平胜利会师,标志着红二军团诞生和统一连片的湘鄂西根据地建成。

  1930年10月,受李立三左倾盲动错误影响,为策应红一、三军团攻打长沙,“夺取一省数省胜利”,红二军团渡江南征,迅速解放华容、南县全境,攻占公安县城。11月4日移师澧县,围困澧县城,同时猛攻大堰垱、王家厂,然后回师攻占津市镇。因澧县城城坚河宽,久攻不克,安乡、临澧、慈利三路之敌又紧急驰援,遂撤兵向西,取合口,夺新安,占石门。而后,贺龙率部南渡澧水,在石门夹山寺、临澧佘市桥迎战援敌并攻占临澧县城。这时,得知红一、三军团并无意攻打长沙,且蒋、冯、闫混战结束,大批敌军南下,有围攻根据地之势,11月26日,贺龙率部撤回澧北合口与留守石门的邓中夏会合,并开会研究行动方针。邓中夏决定二打澧州。

  12月1日,红二军团再次围困澧县城,2日再次攻占津市镇。这时,敌李觉部与陈渠珍部两个师以上兵力会同石门罗效之部及临澧之敌向澧、津包抄而来,形势极为不利。12月9日,军团部下令从澧县梦溪方向撤退到松滋杨林寺、街河市一带休整。前委于杨林寺开会,为行动方向争论不休,以致迁延时日,被强敌包围,招致伤亡2000余人之败,主力撤回湘西。

  大革命时期,澧县农动尤为高涨,“马日事变”前后,在县农民协会统一领导下,各区、团(乡)共建农民协会500多个,拥有会员20万人,在深入开展农村革命的同时,有力支援了从澧县誓师出发的北伐军左翼。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湖南从长沙到常德到澧县,相继发生反革命的“马日”(5月21日)、“敬日”(5月24日)和“沁日”(5月27日)事变,大批员和工农积极分子遭捕杀,澧县革命一度处于低潮。面对,澧县县委领导全县人民奋起武装反抗。全县在大革命中建立起来的5支工人纠察队全部保留下来,9支农民自卫军有7支保留下来,到1929年又新发展了3支农民自卫军和3支红军游击队。总共18支工农武装,约1500人枪。到1930年红四军第一次东征澧县前,这批工农武装除一支编入红四军、一支进入洪湖根据地、两支叛变倒戈外,仅有4支继续坚持战斗。

  1、大堰垱工农暴动队。1927年7月组建,发展到80多人枪,是1928年5月大堰垱暴动的主力。为拱卫澧县地下县委和地下军委,在大堰垱一带开展游击战,坚持到1931年。

  2、湘鄂第三游击司令部2团3营。澧县西北山区是勾通湘鄂边和洪湖两大根据地的重要战略走廊。为确保该走廊畅通,1928年8月,红四军组建湘鄂游击司令部二团三营,由本地红军战士皮楚卿任营长。全营发展到300人枪,为配合红四军东进、红二军团攻打澧州、湘鄂川黔根据地向洞庭湖区扩展,一直以澧县西北山区为基地,转战于澧县、石门、松滋三县边界,坚持到1935年12月。

  3、双垸乡农民自卫军。又称胡彩清游击队。“马日事变”后,澧县员胡彩清等组建农民自卫军“穷哥儿会”,在澧县、临澧、常德、安乡、汉寿五县边界开展游击战,形成红色割据区域,队伍发展到300人枪。1930年,配合红四军东进作战,胡受贺龙接见,并派员指导整训部队,改编为江左滨湖游击第十三大队十一分队,坚持战斗到1931年冬。

  4、杨家湾游击队。1928年由杨永胜组建,数十人枪,活动于澧县方石坪一带山区,1935年10月,全队整体编入红二、六军团,参加长征。

  1930年,在红四军和红二军团“三下两打”的直接帮助或影响下,澧县又先后组建起5支红军游击队。

  1、长茅岭游击队。1930年初,红四战石门、澧县、松滋边界期间,派本地红军战士张德茂回乡组建,发展到180人枪,在澧县西北山区开展游击战,开辟、扩大和捍卫红域;配合红四军东进和红二军团攻打澧、津及杨林寺突围、湘鄂川黔根据地向洞庭湖区扩展。坚持到1935年10月上旬。

  2、碧溪游击队。1930年2月,本地红军战士覃茂廷奉命回乡组建,发展到80人枪,在澧、石、松边境鹰嘴尖、邱家台一带开展游击战,开辟、扩大和捍卫红域;配合红四军东进及红二军团攻打澧州。坚持到1931年2月。

  3、江左滨湖游击第十三大队。1930年2月,红六军副军长段德昌指示,以澧县东升党支部为基础,组建江左滨湖游击第十三大队,发展到200人枪,坚持在澧县、安乡、常德边界河湖港汊开展游击战。战斗到1932年2月。

  4、七里湖游击队。1930年春由安乡县农民协会委员长、澧籍员(后)张鹤楼组建,发展到数十人枪,在澧安边界七里湖一带游击作战,坚持到1931年。

  5、护国寺游击支队。1930年11月,红二军团攻打澧州城,在澧州城西郊张公庙支持卢界清等组建护国寺游击支队,卢任支队长,100多人枪,随红二军团转战澧县、石门,12月卢作战牺牲,该部编入红二军团。

  1930年底,红二军团杨林寺之败后,部队转移到鹤峰一带。虽然主力红军离开了,但澧县的9支红军游击队除一支编入红二军团外,其余8支仍然活跃在澧县广大的山丘平湖地区。1933年,又建立起了双峰和圣竹两支红军游击队,各数十人枪。这些游击队,有三支坚持到1931年,一支坚持到1933年,4支坚持到1935年。1935年8月,红二、六军团占领澧州城和津市镇后,更新建红军游击队49支。红军游击队的发展,有力地打击了敌人,支援了主力红军,坚定地捍卫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1929年,澧县始建苏维埃政权。是年5月至8月,红四军游击到石门、松滋、澧县边界,驻扎澧县西五区、六区的闸口、火连坡、暖水街、甘溪滩、太青一带,协同驻地农协与农民自卫队,建立起西三区、西五区、西六区、西七区四个区级苏维埃政权。

  1930年3月,红四战松滋、石门、澧县边界,驻扎在澧县北四区的张家厂(盐井)、西二区大堰垱、西四区王家厂地区。又帮助建立起西二区、西四区、北四区三个区级苏维埃政府和西一区张公庙、大坪、北二区彭家厂、青泥潭、北一区四合团等40多个团(乡)苏维埃政权。11月至12月,红二军团先后二次攻占津市、围困澧州城,同时帮助建立起南一区、南二区、南三区、南四区、东二区、东三区、北三区等七个区级苏维埃政府和北一区曾家河、北四区双龙、复兴厂等15个团(乡)级苏维埃政权。

  红军主力离开澧县后,在红军游击队支持下,1931—1932年,澧县基层苏维埃政权建设继续发展。到1932年,当时全县20个区、710个团(乡),共建区级维埃政权14个,占77%;团(乡)级苏维埃政权565个,占80%。表明全县大部分地区均被“赤化”,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大好局面。《中国革命老区》一书据此认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澧县、津市为100%的老区。

  这些区、乡苏维埃政府,无论存续时间长短,一般都设有主席、副主席、文书、审判员,还有女联、童子团、农军会、土地委员会等组织。都认真进行过苏维埃政权建设、自卫武装建设和以土地革命为主的经济文化建设。都以(团)乡为单位进行过土地改革。土改的具体做法是:每乡成立一个土地委员会,选出5—7人的土地委员。在苏维埃政府领导下,查清田亩,登明户口,采用“抽多补少”办法,以原耕地为基础,按人口平均分给农民。写上“××区××团(乡)苏维埃政府水田××石,分归×××耕种”字样,作为农民分得田地的标志。土地革命的胜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激发了他们坚决保胜利果实的革命热情,衷心拥护苏维埃。

  1930年以前,贺龙建立的红四军虽然几到澧州,搞过王家厂暴动,打过大堰垱保商团和石门罗效之团防武装,但每次来的时间不长,部队规模不大,在群众中的影响也有限。加上敌人无孔不入的妖魔化宣传,大多数群众对红军并不十分了解,甚至有误解。1930年,红四军和红二军团“三下两打”澧州,在澧作战、驻防时间之长,部队规模之大,前所未有。红军以其对人民的真诚感情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使澧县人民看到,红军真正是自己的队伍,下定决心跟着红军干革命。

  1930年上半年,红四军第三次东下时,贺龙住澧县、松滋交界处的澧县暖水街孙养山家,他一有闲暇,就叼着烟斗,亲切地同附近群众拉家常,启发群众阶级觉悟,还下田帮农民插秧。他所带的部队,对驻地群众分毫无扰,还帮群众干活。使群众对红军有了深刻了解,附近青年先后有近百人当了红军。一次,当地群众给贺龙送信息、当响导,贺龙亲率几十个便衣人员,从暖水街出发,星夜驰往松滋磨盘洲,夺了磨盘洲团防三、四十支枪,押了几个大土豪劣绅作人质,赎得48担毛兰布,给战士们换上了新军装。

  11月,红二军团从澧、津撤兵转攻石门、临澧时,仅留下红十七师五十团独守津市。敌侦知津市兵力空虚,便乘虚而入,分三路向津市大举包抄。敌众我寡,五十团欲北渡澹水突围,但澹水北岸已被敌封锁,只得沿澹水南岸向西且战且退,寻机渡河。部队到达十回港,已无退路,只得强渡。全团1000多官兵,只有不足200人在当地群众帮助下突出重围外,军参谋长刘仁载、团长徐文炳以下800余人英勇牺牲。从津市到十回港20里澹水沿岸的人民,亲眼目睹了红军的悲壮,无不为之感动下泪,青年们纷纷参加红军。在王万友、殷浩然、刘功台、陈本富等一批共党员带领下,全县有500多名青年入伍。据2018编印的《常德市革命烈士英名录》所载,澧县1930年参加红军或红军游击队、1930—1935年牺牲的红军烈士达91名,其中65名为11月参军,占71%。其中又有38名为在澹水沿岸十回港、铁尺堰及津市等地入伍,占58%。

  红二军团占领津市镇和围攻澧县城期间,在县城附近澧阳桥之陈公祠设立被服厂,将从津市多家洋行缴获的布疋、棉花、缝纫机等运来,加工红军被服。澧县近200名裁缝及所带学徒、80名弹花匠,日夜为红军赶制。周边乡村妇女,利用边角余料,为红军赶做布鞋。不到一个月,共制作棉衣6000套、罩衣2000套、棉被2000套、绑腿5000副、布鞋2000双,原来穿“百家衣”的红军战士,换上了一色新的军装。部队撤离时,不少裁缝、弹花匠入伍,为部队做后勤服务。

  红二军团撤离澧县后,反动派对各级苏维埃政权、红军游击队和工农干部进行了疯狂报复,大批红军战士、游击队员、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甚至无辜群众被杀害。1930年11月,在红二军团支持下,地处澧县“皇城”脚下、反动势力雄厚的北一区四合团苏维埃政府成立,王友松、宋先银任正副主席。二人因主持审判过一个恶霸地主的亲友和走狗,红军离澧后,被恶霸及其任保安团长的胞兄残酷杀害。红军战士宋长生、李宝山因参与惩杀恶霸金可孝,被其弟、铲共义勇分队长队杀害,并取人头为金祭坟。1931年2月24日,碧溪游击队队长覃茂廷等5人在战斗中遭敌重兵包围被捕,覃奋起反抗,当场被梭标刺死,并割下头颅示众,其余4人亦惨遭杀害。粗略统计,澧县经国家认可、1930年牺牲的革命烈士43名,其中地下党负责人和工作人员7名,苏维埃政权负责人和工作人员4名,其余大多是澧县籍红军或游击队战士。他们面对敌人的屠刀,毫无畏惧,表现了高尚的革命气节和情操。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