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缝纫机上的工业互联网带飞了纺织服装制造业!
一台缝纫机上的工业互联网带飞了纺织服装制造业!
一台缝纫机上的工业互联网带飞了纺织服装制造业!,杰克缝纫机a3,车缝纫之恋,缝纫机挡针器通过低成本的智能生产方案,将生产端的数据与行业云订单数据及供应链数据相匹配,帮助中小型工厂适应当今碎片化、动态化的消费市场。
上方多出的一个富士康制造的电子硬件,被用来收集和展示缝纫机每天扎了多少针,用了多少布料等生产相关的数据,以及显示管理人员下达给使用这台缝纫机的工人的指令。
作为哈勃智慧云推出的服装制造业智慧解决方案的一个缩影,这台缝纫机被摆放在了4月17日以“智领霓裳 云链生态”为主题的发布会现场。在它旁边的车缝组长工位看板上,显示着这台缝纫机的生产数据,包括生产单号、订单交期、有效工位、日生产计划、实时生产进度、产品合格率等。
作为整个哈勃智慧云最基础的节点,包括这台缝纫机在内,加装了传感器的生产设备组成了智能工厂,从而实现了生产环节的智能化改造。然后依托生产环节智能化的基础,哈勃智慧云就具备了将原料、设计等环节进行串联的势能,做到通过智造云、行业云、时尚云、文化云打通整个服装制造业的智慧升级链路。
“通过哈勃智慧云,一个面料商可以快速地获取客户;一个成熟的品牌可以通过柔性制造实现可控库存;一个新型的品牌可以获得行业资源;一个流量平台可以获得一站式的时尚解决方案,一个产业群可以获得最有效的策略指导。”哈勃智慧云创始人、汉帛国际总裁高敏表示。
随着国内信息化、数字化的改造从消费端延伸到制造端,产业互联网成为后增长时代各家公司竞争新焦点。
腾讯在去年喊出了“拥抱产业互联网”的口号,对公司组织架构进行了大调整,并计划在智慧零售、制造、医疗等七大领域,扮演数字化助手的角色。同一年,阿里巴巴再次提起了“新制造”,希望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来改造中国的制造业。
哈勃智慧云的创始人高敏同样也是汉帛国际的总裁。作为一家以服装为主导产业的跨国集团,代工生产ZARA、H&M等国际品牌的汉帛国际,自2015年起,就开始尝试转型,对工厂进行改造。
哈勃智慧云由此而来,却想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更大规模的生态。汉帛国际与哈勃智慧云并没有资本上的关联,作为创始人,高敏希望哈勃智慧云成为一个中立性的行业平台,汉帛国际则作为这个平台生态中的一家公司,承载一系列解决方案中的部分功能。
目前来看,哈勃智慧云服务于工厂的整体解决方案是软件硬件一体化的系统,被称作智造云,囊括了服装制造业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从计划排期开始,涵盖了整个生产过程的经营管理、生产管理、包括每个工序流程。
这套系统为工厂提供的支持体现在工厂的终端设备改造上。这个终端体系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包括采集设备参数、设备工作状态等基础数据;而另一部分则是将生产终端的数据可视化,这些数据表格被传送到PC端、手机端展示给工厂管理者。
“获取数据、表达数据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员、设备、物料的全链条数据管理。”高敏表示。这也是哈勃智慧云中的智造云的核心逻辑。根据这个核心逻辑,这套解决方案会聚焦在交期、成本、品质这三个关于成衣加工的最重要的指标上。
目前传统生产的大订单周期一般在三个月到半年,高敏称,应用了哈勃智慧云可以将这个生产周期缩减到15天甚至3到7天。据高敏介绍,采用哈勃智慧云后,生产效率可以提高30%,不良率预期至少可以降低20%;通过智能仪表对水电气的监控,能源成本也可以降低15%。
对于大量100到300人的中小型工厂而言,安装一套需要自己去进行维护的信息化、数据化的软件系统,在后期的维护上面会遇到很大的困难。通过硬件和软件的结合,哈勃智慧云能够通过云平台来在后台帮助这些工厂解决后续的系统维护问题。
同时,这套系统带来的生产环节的数据协同和匹配,还能够帮助解决服装行业透明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因为,在服装制造业中,大批量订单的制造一般会从大的工厂发到小的工厂再发到小的工厂,经过一层层转发之后,客户如何掌握订单的详细动向,是一个行业难题。
“最近我们在研究机器不动、人动的产线,尝试帮助到更多的流动工人。现在有大量的流动工人,今天这边有订单,300人就过去了,今天那边有订单,300人又过去了。你会发现在这个部分,中国需要大量智能工厂的支持去把工人集中起来。”
“我们过去是以大客户为核心,大客户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大批量稳定订单,少数几个核心客户就能够养活一家服装制造企业。”高敏表示,现在这个市场环境变了,随着消费互联网的扩张,流量开始变得碎片化,它带来的改变也影响到了制造业。
如今出现了大量客户不再像以前那样一个款式一次性下单10万件,越来越多的客户每次下单的款式增加到十几到几十不等。“每个款式第一单可能就100件。但如果他们卖的好,他们会很快追加500件、5000件、50000件,而且交货的时间很急。不仅新的客户如此,老的客户也随着互联网的变化,订单特点开始往小批量高频次靠拢。”高敏说。
反映在生产端上,这就要求工厂有更灵活的生产制造模式。这种模式在业内被称为“柔性制造”。而国内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模式相对粗放,信息极度不对称,这导致工厂无法与市场保持高效的协同与整合。这也是促使哈勃智慧云产生的行业大趋势。
在智造云的基础上,这些中小型的工厂将变成哈勃智慧云的加盟厂、卫星厂和核心厂,共同通过哈勃智慧云来链接上游的原料、设计环节,以及下游的销售环节。产业链的变化也将由此产生,传统的通过人为采购面料、存储、制造的环节,将由系统来实现,提供服装行业中凭借个人经验“算命”进行决策之外的另一种科学化、数据化的决策方式。
同时,通过设计云和时尚云来落地用户提供的需求和创意,交付给产业云和智造云进行产品的生产。在这个过程中,设计的创业和素材将被积攒成资源库。这个资源库可以开放给其它B端客户,供他们在里面直接进行选款,甚至选图案。在此基础上,哈勃智慧云还会尝试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时尚化,共享给B端客户使用。
哈勃智慧云希望通过整合服装产业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智能工厂、产业集群、文化IP,利用时尚云与文化云对产业进行赋能和孵化,借助智造云实现柔性化生产,以产业云来打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供应链和电商、网红等销售环节,实现内容+产品+供应链的结合。
对于高敏来说,相较于推动“柔性制造”的互联网企业,传统外贸加工制造业的经验是他们的壁垒。这些经验使得他们更了解如何对整体质量体系进行把控。随着消费互联网的发展,高敏认为B2C的数据越来越丰富,但B2B的数据仍旧是空白,这是他们加入产业互联网的机遇。
不过探索柔性制造这条路走起来并不容易。在发布会现场回答记者问题时,高敏透露,这两年国内探索柔性制造模式的企业不止他们一家。在转型过程中,大家都面临着难题。
其中一方面就体现在对工人的管理上。“这确实是很难的事情,因为他们原来大批量都是一模一样的东西,现在突然跟他讲,今天你要做5件,明天你要做500件,后天你要做5000件,其实这是很高的难度,工人会接受不了。”
另一方面,他们面临的问题来自技术领域。要找到愿意为传统服装制造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人才或团队很难。为此高敏曾尝试过各种办法,最终她为哈勃智慧云拉来了富士康的合作。“他们在传统电子行业的制造,有非常好的智能制造的解决方案。”
高敏希望哈勃智慧云能最终实现低成本批量可复制的智能生产方案,将采集、处理、传输、分析、反馈产能端的数据,与行业云订单数据及供应链数据相匹配,成为“一台缝纫机上的工业互联网”。(源自:新商业情报NBT,作者:朱若淼)
坐在面前的这位管理着近万员工、操盘30亿资产的80后女企业家,在访谈的最后用这样一句话总结了自己。
她是二代企业家,亚洲时尚联合会主席团理事,提到她的名字,时尚产业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就是汉帛集团掌门人、湖畔大学4期YPO成员——高敏。此时的她刚刚完成了2019年的个人大秀:哈勃智慧云发布会。
对高敏来说,哈勃智慧云不仅是场”秀“,更是她对”养育“了30多年的时尚行业的回报,也是她对父亲一直叮咛的”做了服装十几年,究竟能为中国时尚产业贡献些什么“答复。
哈勃智慧云是时尚产业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引擎,基于“全要素,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理念,搭建服装行业云以及智能制造云,助力服装领域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如果用一句简单的话来形容哈勃智慧云:科技、数据、 Know-How(行业秘诀)以及资源整全部整合在一起的生态平台。
一方面哈勃智慧云可以不断接入的供应链伙伴提供标准化的接入接口,并将平台的订单用自动化的形式派发给下游的工厂,实现供应链与工厂的信息匹配;另一方面还可以帮着传统工厂进行信息化改造,通过低成本批量可复制的智能生产方案,采集、处理、传输、分析、反馈产能端的数据,达到与行业云订单数据及供应链数据的匹配等等。
除此之外,哈勃智慧云还提供了承载时尚云和文化云功能的共创中心,可以举行行业级别的评选和授奖,也可以成为媒体接触服装与时尚的窗口,资本选择优秀孵化项目的平台。
“我们就是做了工业+互联网,我希望将哈勃智慧云做成一个国际性平台,帮助整个产业实现转型升级。”高敏表示。
之所以选择此时推出哈勃智慧云是高敏发现,整个时尚产业亟待转型,而很多中小企业却转型无路。
过去以大客户为中心带来的大批量稳定订单已经不复存在,如今互联网演进下的流量碎片化的需求。服装行业出现了大量网红、淘宝品牌、社区电商、独立设计品牌的订单,这些订单呈现了小批量、高批次、动态变化的特征。
但转型之路并不容易,乃至整个行业都对”转型“二字非常敏感。因为,传统服装行业花费了巨大的成本来尝试转型,但由于缺乏技术研发能力、转型方向不明确以及信息不透明导致转型效果一般,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到底如何转型?向哪个方向转型?企业家陷入了迷茫期。
而这些问题,对于从小就被父亲带着进工厂,深受行业熏染的高敏来说却都不是问题。凭借着在行业里20多年的经验,以及大胆睿智的创新,高敏先趟出了一条可行的智能制造转型之路。
汉帛国际就是高敏的试验田,而这个试验田在她接手之后每年实现了30%的增长,可以说,高敏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在此时推出哈勃智慧云,是因为已经有了成功的“样板间”——汉帛国际。
早在2015年高敏就开始有了“柔性制造”的概念。“成建勇(必要商城合伙人)我们见了很多次,他一直在跟我提’柔性制造’的概念,但谈了大半年感觉没什么可以做的。因为当时传统制造业都比较保守。”高敏回忆道。
不过,成建勇并没有放弃,执着的他最终还是凭借一句“有了柔性制造,你就可以复制给别人,赋能更多客户”打动了高敏。恰巧此时,高敏的母亲已经尝鲜将一条生产线进行了智能升级改造。
首先就是人的思维转变。“传统外贸工厂都是大订单,让工人们接受小订单非常难。因为效率不高。”高敏提到,“做大品牌订单时,工人两三个月才更新一次业务,天天就一个动作,熟悉一个手势就好,效率高。但柔性制造就意味着做很多工序的同时还要每天有变化,工作内容变复杂。工人感觉不挣钱了。”
其次,柔性制造意味着要在传统制造基础上加入更多“科技”、“智能”的元素。但在转型初期,很难找到合适的软件公司给做相关技术开发。即使有成本也非常高。
“当时进行升级改造走了很多弯路,因为将整个产线停了重新排版,意味着员工也要停工,上千万的流水说停就停了;技术成本方面也是动不动就50万,100万出去了。”提到那段历史,高敏也是很无奈道,“包括我母亲在内的管理层跟我的对话基本上就是,这个赚钱吗?这个是未来吗?”
面对多方的质疑,高敏力促改革,用结果证明了自己的选择,产线上的工人逐渐适应,工作效率变得越来越快,产业链上下游也实现了协同,此时的柔性制造实现了关键性的突破,乃至国际客户来到汉帛工厂参观都感觉叹为观止。
2015年每年中国有10%-15%的纺织服装订单流到东南亚这些更低成本的国家,中国传统制造业遇到了危机。但是高敏认为危机既是危也是机。正是遇到了这样的危机,中国制造开始向柔性制造转型升级,并且打开了中国制造新的可能性。
“大家可能觉得很多产能都转到了东南亚,但基本上都是低端的制造。中高端的仍然留在了中国。在参观了汉帛柔性制造之后,有位德国供应链代表跟我说一定要带着总部BOSS来看一看’made in china’ is back。”高敏自豪的提到。
据了解,2018年高敏受邀进入由全球6个核心供应商组成的H&M战略顾问团,此前汉帛的管理层从未进过这个顾问团。
“这对我个人和汉帛来说都是非常骄傲的事情,这说明我们的事情做成了,而且在引领和影响着他们。”高敏表示。
高敏的自豪感不仅仅来自汉帛柔性制造转型升级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中国有可能复制出千千万万个“汉帛国际”,这就要依靠哈勃智慧云的力量。
“爸爸说他做了服装十几年,究竟能为中国时尚产业贡献些什么?在我的记忆里,爸爸说这句话时留下了意味深长的问号,我一直把这句话记在心上,我想,和爸爸一样为这个答案而努力,应该是我在这个世上的使命。”高敏说到。
一直以来,在高敏心目中,汉帛是父辈们留下的产业,她要将其打造的更精更美;而哈勃智慧云则是她孕育改变时尚行业的“未来”,也是交给父亲的一份“家国天下”的答卷。
高敏的父亲高志伟,汉帛国际创始人,中国服装行业领军人物。高志伟36岁创业,从绣花厂做起,再到做些简单的服装加工,再到后来为ZARA、H&M、Gap、Uniqlo等国际大牌代工。与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合作举办的“汉帛奖”中国国际青年时装设计师作品大赛,被认为是中国目前最高水准的设计比赛(至今已举行27届)。
在这样光环下成长的高敏,也被外界冠上了“富家女”或者“富二代”的称号。但高敏却不这么认为。
“小时候家里也很穷,也过过一家三口挤在一间屋里的日子。在父亲创业之后,我也经常跟着去工厂。我父亲是个特别勤奋的人,一个星期7天都在上班。因此,我很珍惜所有的这一切。”
不像典型的“富二代”,高敏有着强烈的使命感,16岁只身一人去香港学习,之后远赴美国深造,接受西方的先进管理教育。毕业回国后,高敏创建了自己的时尚创意品牌,力图打造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发展平台,扶持国内小品牌、培养年轻设计师。
早期的高敏,就已散发着“女强人”的气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父母对她的影响。
“我跟很多人说我的信仰是父母。爸爸是个有着家国天下奉献精神的人,妈妈是个特别有爱,特别务实的人。他们两个加起来,我一辈子学都学不来。”谈到自己的父母,高敏溢美之词难以言表。
相关文章
- 中国最大服装代工巨头申洲国际:价值链攀爬三十年过了一坎又一坎
- “心气在希望就在”缝纫六结尾
- 为啥现在很多人来农村收购缝纫机现在缝纫机的价值你知道吗?
- 在家就可以赚钱的副业!宝妈在家赚钱的副业?
- 吴亦凡判了在中国坐牢13年赶回加拿大曾发誓自己犯法就进监狱
- 我在中国做生意|订单!最大哒
- 零基础学缝纫——新手入门必备缝纫参考书籍
- 完整羽绒的制作工艺流程及缝制技巧总结
- 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看山东机床产业强“基”突围
- 安徽省二季度“最缺工”的60个职业排行公布 缝纫工居首
- 全职妈妈为女儿缝制手工帽发现商机
- 浙江一服装企业转型“智能裁缝” 推网上私人服装定制
- 刘德华亲自缝制牛公仔 明起限量出售300套(图)
- 武汉裁缝店6万元年薪招不到熟练车工 不敌服装厂
- 水钻打孔生意一年能赚多少?如何接单找活网上平台软件APP有哪些
- M-TYPE DELTA引领新一代缝纫数字智造
- 晚清老照片:腰缠万贯的伙计用缝纫机扎鞋垫的格格买不起裹脚布的道姑
- 郑爽失踪多日上线 素颜直播曝光住所曝光缝纫机和花睡裤成功抢镜
- 招到成批缝纫工 宁波车来接
- 微型电动缝纫机价格一般是多少 微型电动缝纫机如何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