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多达40000横跨大半个中国!这家服装企业为复工操碎了心
员工多达40000横跨大半个中国!这家服装企业为复工操碎了心
员工多达40000横跨大半个中国!这家服装企业为复工操碎了心,缝纫手术,座椅套缝纫,缝纫简单图案“时代中一颗灰尘,落到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山。”那么落在企业身上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申洲集团董事长马建荣一连好几天合不上眼。
申洲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纵向一体化针织制造商,订单排到了年底,日产180万件衣服。如果复不了工,订单完不成,申洲的信誉、客户的利益就会受损。员工如何有序返岗?返岗后如何防疫……马建荣要考虑的问题太多了。
今年是申洲春运的第十年,1月21日起,公司安排了202辆专车护送员工返乡过年,返乡地点包括四川、重庆、甘肃、山西、云南、山东等14个省市。
马建荣说:“申洲最大的资产是员工,申洲是员工的第二家乡,申洲员工都是‘一家人’。”
对1000多位湖北籍重点疫区的“家人”,公司承诺,在休息隔离期间,所有的工资、奖金和全勤奖,一分不少。
在安定员工情绪的同时,申洲还做出了暂停招聘新员工的决定。公司最先考虑的,是确保老员工安全工作。
“条件允许的老员工,我们想方设法接回来,不能返岗的员工,保证正常的工资奖金。”马建荣说,公司陆续安排了700多辆大巴车接员工回家。
16日上午,记者在申洲集团总部办公室看到,北仑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张雷正焦急地打着电线辆大巴车出不去,要我们出一个函。”
为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北仑区交通运输局协助企业严把车辆技术关,为优化包车通行证网上申报流程,推行“即办制”,大幅缩短审核时间。
记者了解到,早在10日前,当地发改、经信部门提前对接企业协助排查审批,公安、交通、人社部门深度介入公司员工的输送对接审批,街道社区协助企业做好员工通行,卫健部门驻厂进行定点指导防疫工作。
2月10日,申洲集团复工,约有39%的工人返岗。16日,41.9%的工人返岗。
北仑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关键时候,能为企业解决难题,突破重点,从而撬动全局、打通关节,才是政府体现担当的时候。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复工,两手都要硬,尤其,防疫是重中之重,”马建荣说,申洲不仅是全体员工避风的港湾,更是每位员工的家。
为确保返岗员工的健康,公司对所有厂区、食堂、宿舍实施一天二次的定期消毒,并在各出入口安装固定的体温测试仪,安排了2000余间隔离用房,并建立了“一人一档”登记制度,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员工能安全的防疫。
北仑公安分局在短短3天时间,将申洲近4万名员工的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甄选,哪些员工需要医学隔离?哪些只要在宿舍观察?公司掌握得一清二楚。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紧缺,药房、超市里口罩脱销。
一边是迫在眉睫的海外订单,一边是日渐稀缺的口罩。如何在复工与防疫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于是,申洲复工先自建口罩生产线万个口罩,待产线稳定后,每天的产量可以达6万个。马建荣透露,等从日本发货的2吨熔喷布到了,可以生产200万个口罩,员工日常口罩需求就有了着落。
16日上午,记者在申洲集团总部的染色车间看到,一个个大型的银色圆柱体染色容器正发出轰轰的响声,员工程凯朋穿梭在其中,忙着投递物料。“我们车间已开足马力,24小时运转。”
“年轻的管理人员充实到一线去,通过管理人员转岗,我们的制造能力已经大大提升。”马建荣自信满满地说,虽然现在复工率还不到50%,但是,再过一个星期,有90%的员工可以返岗,届时,产能可以100%恢复。
宁波是全国外贸十强城市之一,宁波年出口额达840亿美元,占全国的三十分之一。申洲集团又是宁波市“外贸十强”之一,每24个小时,就有180万件服装、600吨面料从其生产线上下线。
“几十年来,凭借宁波人的开明、务实和诚信,外贸已成为宁波的一块金字招牌。”马建荣说,宁波外贸人最讲信誉,别人做不到的事,宁波企业一定可以做到。
疫情带来的困难是暂时的,想方设法渡过这个难关,保质保量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上,这是宁波人的契约精神。
去年,宁波市宣布启动“225”外贸双万亿行动,这为申洲以及宁波外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外部环境。
2月13日下午四点,一辆特殊的大巴车停靠在申洲国际的宿舍楼下。这辆载着20多名外地员工的大巴车,是首批抵达宁波的外地员工返岗包车。
“终于回来啦!一路上测了六七次体温,都很顺利,没有出现状况。”历经20多个小时的颠簸,来自甘肃的申洲员工赵伟红略显疲态,但口罩遮不住她的兴奋之情,一双眼睛笑得弯弯的。
她和堂姐赵飞兰各自带着满满一箱的行李,里面装满了来自家乡的祝福。在寝室楼下由工作人员协助登记身份证、测量体温后,她们便提着行李有说有笑地上了楼。
今年,依据交通运输部印发的通知,要求疫情防控期间地方政府组织的返岗包车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并优先便捷通行,沿路高速公路经营管理单位要做好相关服务保障工作。
申洲国际积极响应号召,逐一了解员工需求,采取“点对点”运输的包车运输组织方式,集中组织外地员工返岗复工。
“由于疫情影响的高铁停运,今年选择坐包车回甬的员工数量有一万七千余名,与春节前返乡人数相比几乎多了一倍。在保证空车率的基础上,我们共派出了700余辆大巴,从四川、甘肃、山西、云南、山东等14个省市迎接员工复工。”申洲集团工会主席李赛珍告诉记者。
路程时间较长,申洲安排专人对车辆进行通风、消毒和卫生清洁,并在每车配有体温计,途中每隔4小时安排一次测温,减少交叉感染风险。每辆大巴都按照额定载客人员的50%控制客座率,引导乘客间保持一定距离。
记者了解到,从正月初二开始,申洲就严密安排部署,不仅为员工准备了大量口罩,还配备了30台红外热成像仪,同时对厂区进行积极消杀,努力做到防疫和生产两不误。
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建荣表示,复工的员工每个人上班都要戴口罩,并适当增加工位之间的距离。员工进入厂区要进行体温测试,一天测试三次,体温正常才能进入工厂。如果体温异常将及时与防疫部门联系作进一步检查或者隔离观察。同时,公司还为每个员工建立了二维码信息表,做到一人一档。
长期以来,申洲集团连续10年接送员工往返,已经成为申洲集团的惯例,在年前:
2020年1月21日凌晨五点整,位于宁波北仑的申洲集团总部广场内,第一批37辆大巴依次开出,申洲集团送万名员工返乡的大潮拉开序幕。
2020年申洲春运历时2天,公司安排了202辆专车护送约9700名员工返乡过年,返乡地点包括四川、重庆、甘肃、山西、云南、山东等14个省市,并接返乡员工准时回单位。
申洲,十年!一起,回家!今年是申洲春运的第十年,从2011年开始,公司便组建“返乡包车团”,每年包车接送的费用约1500万元,10年来,总花费约1.5亿左右。
1月21日凌晨3点,申洲公司内灯火通明,人潮攒动,首班37辆返乡大巴车已集合完毕,员工们携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满怀愉悦之情来到发车地点。
公司马建荣董事长、陈忠静、陈芝芬副总等公司高层领导亲自来到春运现场视察春运工作,向返乡员工赠送了慰问品,并向他们表达了新春祝福。
马建荣董事长还特地看望了在现场执勤的交警部门和公管部门有关人员以及志愿者,感谢他们为申洲春运所做的工作。
内外层布料分别拉平、由机器裁剪成型、平车缝合、再锁边缝上耳带……今天上午,在申洲针织有限公司打样车间内,伴随缝纫机的响声,一个又一个“口罩”出炉。
“每个熟练工人日均能缝制200个自制‘口罩’,现在每天能生产数万只作为企业储备,待‘弹尽粮绝’后即可作为补充使用。”申洲国际集团董事长马建荣告诉记者。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紧缺,药房、超市里口罩脱销。不仅市民买不到口罩,一线医院急求口罩的消息也频频传出。
作为宁波员工数量最多的企业,申洲同样面临着口罩短缺的困扰。“全公司上下近4万名员工,靠节前在越南、柬埔寨抢购的口罩库存,现在每人日均一个也撑不了两三天了。”马建荣说。
一边是迫在眉睫的海外订单,一边是日渐稀缺的口罩“余粮”。如何在复工与防疫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不如就自己做,把稀缺的医用口罩留给医务人员。”面对紧张的物资,申洲做出了一个决定。他们向社会捐献出了5万只从海外抢购的医用口罩,抽调100位打样师傅,开始了自制“口罩”的研发、生产。
按照目前市面上的医用标准,口罩的各类原材料已非常紧缺,但申洲拥有完善的生产线和一大批熟练工人。
更重要的是,在与阿迪达斯、耐克等运动服饰品牌多年的合作下,申洲已将布料的抗菌、速干性能发挥到了极致,拥有多项自有专利,各项指标走在行业前列。
车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这样自制的双层口罩,每只的面料成本就达到了2元以上,而普通的医用一次性口罩成本仅在6毛上下。
记者在车间看到,口罩虽由手工制作,但各项环节毫不马虎,拉布、裁剪、缝制,到最后的线头裁剪、消毒杀菌,各步骤井然有序。
“有总比没有好,其实现在的做法也只能是应应急,在配合红外线测温等防疫手段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降低车间内的飞沫传播。”马建荣坦言。
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逐步规范。眼下,公司从江苏预订的2吨医用口罩内层材料——熔喷布已经在路上了,后天即可收货。每吨熔喷布可制100万只口罩,届时在双层面料之间再缝制一层,防疫效果会更好。同时,申洲还与宁波的各家检测公司联系,进一步标准化口罩。
企业也正与瑞士等地的公司洽谈,希望能早日引进专业的医用口罩流水线,为员工“武装”上更专业化的防疫装备。
昨天上午,国内最大的针织服装生产企业——申洲集团首批1.4万名员工今天复工。
中午,在申洲集团的厂区门口,几名员工正在进入厂区,在厂区门口的红外热成像仪上清晰地显示出每名员工的体温。经过严格的检测程序后,员工们才来到车间专门划分的工位内,开始有序地裁剪和打包布料。
“我们今天复工的员工都是在北仑过年的,没有出去外地过。像湖北、温州、台州,这种疫情比较严重地区的员工,暂时不让他们来公司上班。有的已经来了的,我们进行体温测试。体温高的我们与当地防疫部门联系,送到医院去。体温正常的,我们劝他们先回家休息,等疫情过了以后再过来上班。工资和整年的全勤奖不变。”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建荣说。
申洲集团是国内最大的针织服装生产企业,有4万名员工,也是宁波规模最大的用工企业之一。今天首批复工的员工有1.4万名,占员工总数的39%。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申洲集团从正月初二开始就严密安排部署,不仅为员工准备了大量口罩,还配备了30台红外热成像仪,同时对厂区进行积极消杀,努力做到防疫和生产两不误。
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建荣表示,复工的员工每个人上班都要戴口罩,而且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且比以前工位距离更长。同时员工要一天洗三到四次手。员工进入厂区要进行体温测试,一天测试三次,体温正常才能进入工厂。如果体温异常将及时与防疫部门联系作进一步检查或者隔离观察。同时,公司还为每个员工建立了二维码信息表,真正做到一档一案。
复工首日,南方+记者在溢达纺织总厂捕捉到了四个不同的场景,关键词都是同一个:抗疫。
“早上好,测个体温。”7时25分,6位带着护目镜和口罩的工作人员手持测温枪,与保安一起,在溢达纺织总厂的文竹路公司入口一字排开,为前来上班的同事一一测量体温。
溢达纺织的总厂员工数量近万人。疫情当前,为了减少上下班时间段的人员聚集,溢达纺织在总厂的两个入口处都增设了人员进行体温检测,这些人员包括安防管理部的保卫人员,更有来自厂里的各个部门,都是自愿参与这项工作的志愿者。
8时10分左右,前来上班的员工们明显多了起来,但入口处却没见排队。文竹路入口的6位志愿者熟练地为同事们进行体温检测,加快了人员通过的效率。
此时,在距离总厂不远的企业停车场里,班车司机李永锋穿着白色的连体防护服,背着蓝色的消毒箱,在大巴车厢里仔细地喷洒消毒药物。
溢达纺织一共有40余位司机,他们承担着2万多名员工通勤的出车任务。疫情来袭后,司机们也成了车辆消毒员,每日都要给车辆喷洒消毒药剂。
”蓝色消毒箱是给车厢大面积消毒用的,而白色小喷壶则是用来仔细擦拭方向盘、司机座位及其他死角部位的。“溢达纺织交通管理部大巴组组长许培华说,”每一辆车,在出车之前都要消毒,出车之后也要消毒,为的就是在这个密闭的空间里,最大限度保障每一位乘车同事的安全。”
9时许,围着粉色头巾的女工们正在制衣车间里低头忙碌,她们戴着淡蓝色的医用口罩,认真完成缝纫、裁剪、熨烫等工序。车间里机器轰鸣,还不时传来一阵阵消毒水的气味。
“为了保证员工的卫生健康,我们每天会对车间进行至少三次大面积清洁消毒,在车间的重要通道,每两个小时都会消毒一次。“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制衣厂副总经理刘志鹏表示,为了保证防疫工作到位,制衣厂里还发动了十多位员工进行临时转岗,用以扩充清洁队伍的力量,现有的清洁人员已经从15人扩至30余人。
据了解,在工作日,每位员工每日都会得到公司发放的一个医用口罩用于自身防护。而对于一些防护需求度更高的岗位,比如一线执勤的保安,特殊车间的工作人员,溢达纺织还会给他们发放N95口罩,以加强安全防护。
这座6层高的员工餐厅,除了一楼是中央厨房之外,其余5层都可用餐,每个工作日的中午,有近8000名员工会分批次到这里吃饭。
为了减少人员聚集,餐厅工作人员把餐椅都进行了调整。以四楼为例,原本的4人桌已经拉开间距改成了2人桌,并只保留1个餐椅,桌与桌之间的距离相隔至少有一米,餐厅容量也因此从200多人减少到了100多人。
容量减少,可用餐时长增加了。溢达纺织餐饮管理部经理张昀表示,原本员工的用餐时间是从11时到12时30分,目前则改为10时30分至12时45分,总用餐时常延长了45分钟,且用餐批次由原来的30分钟一批,改为了现在的15分钟一批,大幅降低同批次用餐人员的数量。(溢达纺织总厂的食堂,也是“高考式就餐”。)“亲,不要玩手机,尽快吃完就回去休息一下哈。”在4楼餐厅。几位工作人员穿梭在座位之间,友善提醒同事们减少在餐厅逗留的时间。而每当一位员工拿着餐具离开座位后,拿着消毒喷壶的清洁阿姨就立马走上前去喷洒药水、擦拭桌面。
现有口罩储备30万个,可供员工使用半个月,作为纺织业里的标杆企业,溢达纺织如何维护员工的正当权益,又如何应对疫情所带来的挑战?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制衣厂副总经理刘志鹏在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受疫情影响无法前来上班的员工,将确保他们的岗位一个都不少,他们的工资一分钱都不少,同时他也希望政府在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的同时,也可以在加强企业上下游供应链的顺利供给方面,提供一些保障。
南方+:今天是溢达纺织全面复工的第一天,制衣厂员工的出勤情况是怎么样的?
我们制衣厂一共有3400多名员工,来自珠三角地区的员工比较多,今天的出勤率超过90%。余下不到10%的比例中,有一部分属于正常休假,比如员工产假、年假等等,还有一小部分是员工受到了疫情影响,需要在家隔离。
我们对于这一部分员工,是支付正常工资的。比如他原本是5000元一个月,那么在他隔离期间,就还是按5000元一个月的标准给他计算薪酬。每逢春节过后,我们制衣厂都会给员工提供返工奖,平均下来一个人有1000多元,对于受疫情影响而被隔离的员工,今年也将正常向他们发放返工奖。
一言以蔽之,对于受疫情影响无法前来上班的员工,我们确保他们的一个岗位都不少,他们的工资一分钱都不少。
这个挑战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在内部,主要是如何更好地保护员工的健康安全。早在1月21日,溢达纺织应急指挥部就已经启动疫情防控工作,利用国内外采购渠道,提前采购了大量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消毒水、护目镜、防护服、手套等。截至今日,公司的口罩储备量约30万,足够所有员工使用半个月。
我们也加大了对员工防疫的宣传。厂内大部分宣传栏的内容都跟新冠肺炎的预防有关,有关疫情防控的动态消息都会在各个员工群、内部电视台、邮件等渠道及时发送,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在排查疫情信息时,我们也是逐一给每个员工都发微信或打电话,做到防疫的精准登记和精准识别。同时,我们也调用和筹备了59间员工宿舍,供入住宿舍区的湖北籍返工员工进行隔离观察,并有专人负责跟进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数据监控。目前,我们也把现场招聘改成了线上招聘。
在外部挑战中,现在对我们影响比较大的有原材料供应问题。我们的供应商有一部分还没有完全复工,原材料的紧缺,有可能会导致我们的订单延期。而延期有可能带来违约风险,同时也会影响我们在客户中的信用评级,这些环环相扣,最终会影响到我们的总体发展。
南方+:面对这些有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外部挑战,溢达纺织目前有什么应对措施?
我们目前有三大应对措施。第一个是跟我们的客户,尤其是对于我们的一些重要战略合作伙伴,要多沟通,多陈述事实,尽量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一起共渡难关。第二个是在市场布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平衡各个工厂之间的产能,让生产力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我们是一个稳就业、稳劳动的制造型企业,要尽可能地保护我们员工的权益,在信息公开、薪酬稳定等方面给员工吃定心丸。
目前,佛山也出台了一系列稳企措施,对我们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我们也希望政府可以在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的同时,也可以在加强供应链的顺利供给方面提供一些保障,共克时艰。
作为全球最大色织布面料基地,鲁泰纺织昨日开始复工,13000多名工人返回工作岗位,开始为各类国际订单加工生产。在淄博市淄川区的鲁泰纺织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为欧美订单加紧复工生产。
鲁泰纺织是全球最大的色织布面料生产基地,中高档色织面料占据了全球18%的市场份额,为巴宝莉、阿玛尼、优衣库等国际知名品牌提供面料。进入2020年,公司的国际贸易订单就开始满负荷生产,仅2月份就需要为客户提供2000万米的面料。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战旗告诉记者,公司建立了严格的防疫制度,严格内部管理,“针对返岗员工实行严格的管控制度,每天对员工两次体温测定,另外对车间、办公场所和活动区域每天进行三次消毒。
同时购置了大量的防控物资,目前为止一万三千多名员工全部到岗,确保恢复生产。”
今天是我们复工的第一天,我们整个接到欧美的订单比较多,现在我们是满负荷地生产。整个人员的复工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为保障员工生产生活安全,公司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严格内部管理,对节后复工、疫情报告、内部防控、物资调度、会议活动、值班考勤等进行了统一规范,特别对员工返岗进行了详细规定和要求。
对符合复工要求的员工上岗,对达不到要求的员工采取必要的措施,等达到要求以后重新上岗,其次我们对生产现场和办公场所、公共场所进行严格的消毒管理。
鲁泰纺织按照中央、省、市、区关于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制定应急预案,并成立由刘子斌董事长任组长的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职责,统筹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根据部署,职业健康与卫生管理处、保卫处、安检处、后勤管理部等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全力做好新型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卫生室配备应急防护用品及预防性药品,发放相关知识资料,并向各工厂发放“84”消毒液,指导监督做好节前消毒工作。
针对本次疫情,卫生室、行政科、公寓管理科、膳食科、保卫处、安检处联合做好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对进厂员工测量体温。
保卫处在各生活区及厂区出入口设立登记点,做好来客信息登记;在生活区各出入口、单元门、宣传栏张贴紧急通知;对各园区公寓进行人员登记并测量体温;关闭鲁泰文苑动物园,并在主要路口设置提示标牌。
后勤管理部要求所有食材及相应原材料的进货渠道、食品加工流程严格把控,保证食材安全;对所有餐具严格消毒,保证用具安全;公共电梯及洗手间内定期消毒,并配备专业医用洗手液等。
相关文章
- 产城融合迈向“诗和远方”——盘点衡阳国家高新区十大文旅亮点
- 中国 南宁裤缝纫
- 小小布条竟能拼出事业40年兄弟俩做拼布展靠的绝不仅是热情
- 缝纫机针尖的原理图国梁缝纫
- 新手荐存织女分享超实用胸省织法立体织衣更显身材
- 无锡东港双面呢交易市场正式投入使用
- 泰州海陵创新线上招聘助力企业招工引才
- 来了就想吃吃了还想来西北面游山东南面看海……搭杭台高铁到台州站有哪些值得打卡的点?
- 刘德华亲自缝制牛公仔 明起限量出售300套(图)
- 同样是“重千斤”头饰关晓彤的缝纫机造型却还是输给了她
- DNF:新一期奇迹缝纫机解析!全职业黑蓝天12一览女鬼剑成首选
- 想找工作的速看!诸多岗位急招!部分岗位双休!福利多多!
- 儿时的老物件你家还有吗?
- 涿州市可研报告时间快 指导2022电话已更新
- 无锡:妇女“小”微家 蕴藏“大”能量
- 因为喜欢1940年复古服饰她开始学习缝纫并开创了复古时尚风格
- “广东好人”周永燊:因热爱而深耕 宣传员变“大专家”
- 余杭港南村“43岁小外婆”现象引热议附近村落就有来料加工活可分享
- 无臂女子用双脚缝制口罩一天可帮志愿组织缝8件!
- 朱孝明:小裁缝白手起家创业5个月赚了2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