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缝纫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缝纫机资讯

缝纫机资讯

一台缝纫机 三代制衣情

中国缝纫机网2023-04-15缝纫机资讯t恤衫缝纫
缝纫袖边,t恤衫缝纫,金科缝纫,一台缝纫机三代制衣情,缝纫袖边,t恤衫缝纫,金科缝纫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结婚通常要准备“三转一响”,这其中“一转”就是缝纫机。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老物件已经退出了历史舞

一台缝纫机 三代制衣情

一台缝纫机 三代制衣情,

  缝纫袖边,t恤衫缝纫,金科缝纫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结婚通常要准备“三转一响”,这其中“一转”就是缝纫机。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这个曾经风靡一时的老物件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但那段缝缝补补的旧时光却深深镌刻在了几代人的记忆里。

  今年40岁的闫晓杰,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和科右前旗分别经营着一家札萨克图民族服饰精品店和民族服饰加工厂。

  走进闫晓杰的服饰加工厂,点动式烫台轰隆作响,10多台自动电控机飞速运转,现代化的气息迎面而来。就在不远处,一台上世纪60年代的老式缝纫机格外显眼,吸引了记者的眼球。闫晓杰告诉我们,这台缝纫机是她婆婆送给她的,她之所以开办了民族服饰加工厂,还要从这台缝纫机和她的婆婆说起。

  闫晓杰的婆婆名叫腊月,今年71岁。提起这台缝纫机,老人给我们讲述了一段往事。“我母亲卖了全家唯一的一头牛买的这台缝纫机,在我出嫁时作为嫁妆送给了我”腊月老人说,这台缝纫机曾经为她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家里孩子小的时候,穿的衣服鞋子都是她用这台缝纫机缝制的。如今,孩子们慢慢长大。随着时代的进步,从商场购买成衣成为时尚,孩子们也都不再穿老式缝纫机做的衣服了。渐渐的,老人的眼神也不大好了,这台缝纫机也就闲了下来,直到孙子孙女出生。

  “我姑娘去舞蹈班,老师要求学舞蹈的孩子要穿民族服装,婆婆就用这台缝纫机动手给孩子做了蒙古袍,不但孩子喜欢,给我的触动也很大”闫晓杰说。受婆婆的影响,她就开始做起了民族服饰,这两年民族服饰越来越受欢迎,她的工厂也越发忙碌起来,最忙的时候一天接了1000件订单。

  历史的车轮永远向前。多少曾经流行的“宝贝”已然成为了古董,但是老式缝纫机那哒哒哒的美妙声音却留在了很多人的心底。变化的是发展的脚步,不变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胡日查 高敏娜实习生 李雪))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