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缝纫机 相伴一世情
一台缝纫机 相伴一世情
一台缝纫机 相伴一世情,缝纫网球,口袋缝纫法,缝纫贴图华龙网讯(通讯员 周青松)“踏,踏,踏……”何培杨用一只手转动飞轮,脚有规律地踩动踏板,机针随之快速地上下移动,一件小衣服就这样一针一线岁的何培杨,是在一个初春的午后,阳光正好。在彭水县城商贸园的一个角落,两根高板凳放着一块木板搭成的一个简易的露天铺子,旁边放着一台50年代生产的红岩牌缝纫机。何培杨正在缝纫机前劳作,71岁的妻子陈兴玉趴在案台上,把棉花均匀地放进裁剪好的袖子里,接着用手臂和手掌把棉花压紧、抹平,一遍又一遍。
1959年,15岁的何培杨从学校出来后就师从父亲,在彭水县岩东乡场上父亲开的小小的裁缝店帮工,直到如今,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
“我随父亲姓何,我母亲姓杨,父亲给我取名为何培杨,是希望我记住父母亲,把家业发扬光大。”何培杨告诉笔者。
何培杨的父亲50年代在县集体企业当缝纫厂厂长,因为性格耿直,在当厂长期间为了缝纫厂的发展提了一些意见,何培杨的父亲被定为。1958年何培杨的父亲被迫到岩东乡支持生产建设。
“我父亲一生也过得挺艰苦的,他12岁就下乡,帮人,学裁缝,回城后就到缝纫厂上班。因为为人忠厚,深得领导和工人的拥护,不久就担任了缝纫厂厂长。”何培杨说。
3月1日,在何培杨的铺子前,笔者遇到一位前来补衣服的老人,她叫冯素分,老家是梅子的,如今在彭水县城带孙子。
“老熟人了,知根知底,每次送的衣服过来,他都会弄得巴巴适适的。”冯素分说,她刚搬来的时候,还不相信何培杨夫妻的露天店能做好衣服,有一次孙子的羽绒服开了个口子,她顺便拿到何培杨的铺子试补一下,结果发现做得很好,看上去和新衣差不多,远看根本看不出是补的。
“父辈一直都教导我们,手艺人一定要为人忠厚。我做了50多年的裁缝了,帮了不少人,人们对我评价也不错。我深信:好人有好报!”何培杨说。
何培杨膝下有3个子女,个个都有不错的收入,儿女都很孝顺。可是,不劳动,何培杨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缺少点什么。”
何培杨说,因为长期都是做的本份活,几乎没有积蓄。1989年,因长子在西南大学读书,次子在师范上学,需要钱,于是夫妇伙计,把岩东乡场上的三间房屋卖掉供孩子们完成学业,何培杨夫妻便到县城摆小摊维持生活和继续支助孩子们上学。
“我们的孙子现在都在挣钱了,孩子们都劝我们不要在外劳作了,在家多休息。但是我们夫妻没有其它爱好,不做点什么,心里不踏实。”陈兴玉说,期间听从小儿子的劝说,休息了一个月,但这一个月确实难熬,于是,他们夫妻便继续他们的事业。
虚假新闻投诉致电63080077更多举报途径>
[责任编辑: 欧武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关注华龙网官
相关文章
- 招到成批缝纫工 宁波车来接
- 作为新跨电商新手在亚马逊上卖什么?这些品类先了解清楚!
- 智能服装_智能服装功能_智能服装材料 - OFweek可穿戴设备网
- 鞋匠大叔拥有神奇缝纫机穿谁鞋就变谁样5分钟看完《鞋匠人生
- 武汉市人民政府条线缝纫
- 走在阳光小道上的 裁缝店
- 招聘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 衣服补洞针法西服裤缝纫
- 用对针法缝好脱贫攻坚中针尖大的窟窿
-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梳理下载(附练习)
- 西宁湟源:“小小缝纫机” 助力乡村大发展
- 越南一服装厂发生“罢工”事件公司经营困难减工人福利遭拒!
- 浙江日报记者来到杰克秒变裁缝惊喜不断!
- 拖把缝纫机电锯“登场” 海口国际旅交会受质疑
- 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副理事长杨晓京一行莅临美机调研
- 他用8台缝纫机起家竟打造出了中国销量遥遥领先的服装品牌
- 2022-2028年中国缝纫机行业发展策略分析及未来前景规划报告
- “开足马力”这群阿姨在忙碌什么?
- 音乐人赵英俊病逝 生前遗书曝光抗癌两年多心境
- 回到武侠梦开始的地方 新天龙十六周年庆典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