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改革开放40年专题】上海滩上的缝机故事(上)
【行业改革开放40年专题】上海滩上的缝机故事(上)
【行业改革开放40年专题】上海滩上的缝机故事(上),cnc缝纫,缝纫笔套装,沁阳缝纫加工改革开放之前上海地区的缝纫机企业基本上都是国企,在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下,缝纫机市场发生很大变化,原来供不应求的家用缝纫机市场萎缩,上海几个主要的缝纫机企业——缝纫机一厂、二厂、三厂产量大幅下降,经营难以为继。在市场竞争中,上海的国企逐渐退出。如今,上海地区的缝纫机企业是以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为主,如上工申贝、威士、鲍麦克斯、富山、和鹰、重机、兄弟等。上海市缝纫机研究所因承担行业的产品标准化、质量监督与检验、信息等工作,而成为目前上海地区仅存的国有企业。
第二,是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家用机供不应求,需要凭票购买。1982年是家用机产量最高的年份,达到1254万台,此后家用机产量开始下滑。这主要是因为居民的服装、鞋帽消费需求发生了变化。20世纪80年代前,服装店销售成衣少,居民都是自己做衣服,因此家用缝纫机成为当时家庭消费必需的“三大件”之一。改革开放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农产品、服装鞋帽等占外汇积累的47%,成衣业迅速发展,服装厂扩大生产,市场供应量增加,居民从自己做衣穿到买现成的衣服穿的消费结构改变了缝纫机的市场需求结构,从家用缝纫机向工业缝纫机产品转型。另一方面,以前的缝纫机市场以国内需求为主,改革开放后国内的缝纫机产品开始大量出口,国际市场需求不断上升,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内外销结构发生变化。与此同时,随着服装企业的不断发展,包括整烫、粘合、检针等在内的为成衣厂后道配套的产品不断出现。
第三,是企业产品结构的变化。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地区90%的企业是以生产家用机为主,此后一段时间,年产300多万台的家用机数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工业缝纫机的生产,实现了家用缝纫机产品向工业缝纫机产品结构的升级。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地区开始生产高速工业机,中速工业机向浙江、江苏、山东等周边地区转移。上海地区实现了从中速工业缝纫机向高速工业缝纫机产品结构的升级。20世纪90年代,上海各企业探索研发计算机控制工业缝纫机代替机械控制工业缝纫机,但是受到计算机控制器技术的制约,基本依靠进口控制器为产品配套。2003年,鲍麦克斯公司在上海成立,突破了计算机控制器的技术瓶颈,计算机控制工业缝纫机制造翻开新篇章,实现了工业缝纫机产品从传统的机械控制向计算机控制产品结构的升级。在40年来的产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是跟着市场走的。产品结构连续不断的升级,是产业不断发展的保证。
第四,是产业投资结构的变化。以前是由国家投资或企业向银行贷款进行投资,改革开放后投资呈现多元化——有民营企业的私人投资、有外商投资、有上市公司的社会募集投资等,投资风险分散。同时,投资方向也发生巨大改变。原来投资基本在当地,2000年以后,投资到外地、外国,如上工申贝集团2004年以巨资收购德国著名的杜克普爱华公司,之后又收购了著名的德国百福、KSL公司,实现了国际化的产业发展。
回首往事,感慨万千,改革开放40年,上海缝纫机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这是顺应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40年中,我个人的成长始终与上海缝纫机产业的发展休戚与共。
1983年~1986年,在各级组织的支持下,我有幸全程主持参与了从日本引进“高速平缝机产品技术和关键设备”项目,经历了项目立项、谈判、签约、实施的全过程,并成功验收,实现了上海工业缝纫机厂主要生产的工业平缝机产品的转型升级。该项目在全国第四次技术进步大会上获得国家经委授予的“企业技术进步单项奖”。此后,我参与了上海工业联合缝纫机厂改制成上工股份公司(上市公司)的全过程,并在上市公司担任执行董事、总工程师。上工从此探索建立起了较为健全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后又参与了企业资产评估与管理工作。
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从一个家用缝纫机厂的技术副科长被提拔为工业缝纫机厂的厂长,以后又担任上市公司的执行董事、总工程师,对自身来说,是一个不断磨砺、不断提升、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探索过程,是对传统企业管理的颠覆,以前的管理目标是对计划、对领导负责,如今是对用户、对市场、对股民负责。与此同时,还不断更新对市场的认识,从了解国内市场上升到理解国际市场;而十年来担任上市公司执行董事的经历,则让我了解到上市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
如今的上海,已经是国际化的上海。部分国际国内知名整机品牌的总部已经设在上海,未来,上海应充分发挥具有百年发展历史的缝纫机产业基地的优势,充分利用上海的人才、知识、科技、信息等优势,兼收并蓄,转型升级。当部分国际知名整机品牌的总部已经设在上海,逐步在上海形成世界著名缝纫机企业的总部中心时,上海应依托企业推动建设产业高端产品研发中心,建设全球产业的营销、展示中心,形成缝纫机产业的科技服务中心,如建立公开的国家实验室,推动产业发展急需的基础研究,提供专业的科技咨询与服务,满足未来产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真正为我国缝纫机产业发展、为用户带来更大的价值。
20世纪80年代早些时候,家用缝纫机兴旺发达,需凭票购买。当时的上海缝制设备产业正是以生产家用机为主,年产量在300万台以上。改革开放初期,江苏、浙江民营企业崛起,上海的家用机制造产业开始向这些地方转移。与此同时,成衣业的大发展,带动工业机的大发展。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电脑平缝机应运而生。在我看来,衣排在衣食住行的首位,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相关,也跟社会文明程度有关,因此,人类社会离不开衣,服装产业也因此成为常青产业。
如今,缝制机械行业进入智能化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形势之下,上海市缝纫机行业的工作将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分三步走、四个提高、五大任务”开。“一个中心”是指以智能制造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指以“三衣两裤”的自动化和个性定制为两个基本点;“分三步走”指从单机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到工作站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再到成套成线设备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四个提高”指品质、品牌、效率、效益的提高;“五大任务”指“三衣两裤”自动化智能化流水线世纪初,上海就迎来了缝纫机产业的回归。上工申贝、启翔、威士、富山、鲍麦克斯、和鹰、海菱、安围智能这“八大金刚”在上海落地生根、快速发展。上工申贝通过国际资本运作收购了杜克普、百福、KSL,最近控股了国内企业富怡,实现了技术力量的重新整合;威士的自动机在领域内独占鳌头、获得市场高度认可;安围智能致力于发展建筑领域的缝合技术,不断拓展缝制设备的适用领域。随着时代发展,企业经营理念也在不断进步,上工申贝从国有股份制公司改制成混合所有制企业,鲍麦克斯采用股权激励新模式,威士也在探索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取得突破性发展。
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上海的缝制机械制造商正在重新雄起,而上海这座城市正以海纳百川的姿态迎接新的变局。在这片热土上立足的企业,需要高成本,拥有良好的口碑、过硬的产品品质和品牌美誉度。
相关文章
- 卓创:成品油上调幅度或再创新高下个周期或搁浅
- 缝纫机针步指导仪西服袖缝纫
- “她经济”时代内衣行业如何聚焦增长
- 2022汇丰“共享阳光”机械加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班结业
- 《缝纫机乐队》上映一周年大鹏发文庆祝引发网友回忆期待新电影
- 参与过“菠菜”!我直接进去踩缝纫机!某职业大神赌输上海一套房
- 不可思议公元前5000年至今的机械发展史够你研究一晚上了!
- 2023-2029年中国缝纫线行业市场全景调查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
- 沧海归来话桑田缝纫玩具公
- 重庆万盛:黑山谷景区风景秀美
- 巴州4月26日最新招聘信息汇总找工作的速看
- 2年国内缝纫线市场容量调研报告
- 平湖市远东缝纫设备有限公司
- 藏在万达超美日式缝纫教室让你学会自己做衣服!
- 【视频】国旗的诞生缝纫拓展台
- 「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广元利州“真金白银”援企稳岗拼经济
- 缝纫线基础知识大全(缝纫小知识超完整缝纫机线迹知识整理)
- 1 缂濈韩鏈烘槸濡備綍宸ヤ綔鐨勶紵l 5鍒嗛挓鐨勫伐鑹?- 瑗跨摐瑙嗛
- 【媒体管家】2023第30届中国(杭州)国际纺织服装供应链博览会
- 2021年河北省经济技术合作项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