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缝纫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缝纫机头条

缝纫机头条

沧海归来话桑田缝纫玩具公

中国缝纫机网2022-12-30缝纫机头条女红缝纫
缝纫玩具公,女红缝纫,厨师帽缝纫,沧海归来话桑田缝纫玩具公,缝纫玩具公,女红缝纫,厨师帽缝纫当我们踏进归侨姚德明的家里,他的妻子邱桂美正在缝纫机前缝补衣服。眼前这台略带锈斑的老式缝纫机是姚德明当年从印尼回国时捎带的物件,也是

沧海归来话桑田缝纫玩具公

沧海归来话桑田缝纫玩具公,

  缝纫玩具公,女红缝纫,厨师帽缝纫当我们踏进归侨姚德明的家里,他的妻子邱桂美正在缝纫机前缝补衣服。眼前这台略带锈斑的老式缝纫机是姚德明当年从印尼回国时捎带的物件,也是婚后伴随夫妻俩经营家庭生活的“老朋友”。

  我家这台缝纫机已经有75年的历史了,现在都还可以用,有时候还拿来缝一点裤子、衣服这些东西。当时我们回来的时候可以带回很多家具、衣服这些东西。回到农场之后,我们兄弟姐妹比较多,所以经济比较困难,把一些可以变卖的家具变卖出去,维持一下生活。但是还会留下比较有用的东西,比如单车、缝纫机。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批华侨在祖国的帮助下重返故土。1960年,20岁的姚德明也跟着家人登上归国的客船,重回祖国的怀抱。

  1960年8月14日,我们开始排队登船,那个船是前苏联的“戈戈里”号,有1000人左右。祖国政府都招待得很好,伙食等各方面都很好,有病痛的话,船上有医生给我们看病。大家也争着你帮我、我帮你,你安慰我、我安慰你。

  回到祖国后,姚德明一家被分配安置到阳西织篢农场,接着便以满腔热情投身于农场的建设,几十年如一日为祖国与这个新的家园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印尼归侨 姚德明: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所以我们回到祖国一定要好好地建设自己的祖国。我们带领知青挖穴、开荒、修梯田,然后种橡胶。一种上橡胶,我们还要淋定根水,一天要担100担水,有时70担。又上山,山里不是平地,有很多芒萁,没有穿鞋会戳脚,我们一个星期都要一双解放鞋。

  刚开始参加工作就在农场二十七队种剑麻。种剑麻就是挑水淋的时候比较辛苦,从山底担到山顶,那时候每天都要淋。那个剑麻有尖尖那个刺,被它刺到很痛的。种了大概半年,我就回到七队做保育员,帮割胶工带小孩,人家去割胶我就带小孩,看小孩就有二十九年,有时还会帮忙称一下胶水。

  阳台里的缝纫机,小心存放的奖状证书,墙壁上的照片……这些姚德明和邱桂美十分珍视的宝贝,是他们多年来对国与家质朴爱意的表达。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祖国发展同呼吸的织篢农场焕然一新,一栋栋崭新的房子依街而建,归侨侨眷们闲来无事聚着闲聊。对此,姚德明和妻子邱桂美如今很是满足,认为当初跟家人一起回国是十分正确的决定。

  我们年轻的时候是吃过好多苦,现在老了退休了过着平淡的生活,有时候大家就唱唱歌、散散步,或者看电视,生活过得很美满、很幸福。

  人民的生活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不管是住房、生活,还是穿、吃、玩都是不错的。老实说,我跟我爸爸妈妈回来,是回对了。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