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家国又一年】缝纫机成了“古董”——越来越好·我的第70个春节
【新春走基层·家国又一年】缝纫机成了“古董”——越来越好·我的第70个春节
【新春走基层·家国又一年】缝纫机成了“古董”——越来越好·我的第70个春节,如何用缝纫,缝纫小工,顺德缝纫2月3日,戴魁武身着自己缝制的中山装。他对中山装口袋的缝制引以为豪,乡亲也夸他比别人做的更精巧。
2月1日晚,龙品香(中)和老伴戴魁武与远在韩国从事翻译工作,不能回家过年的外孙女舒莹视频通话,让外孙女在外照顾好自己,外公外婆都很好!
县城大儿子戴明军(右二)家,龙品香和老伴戴魁武全家围坐一起,听年龄最小的孙女戴思妍(中)朗诵诗词。
2月3日,7岁的戴思妍和爷爷戴魁武从菜地摘菜回来。戴魁武说:“现在老家种菜,一是可以锻炼身体打发时间,二来也可以不要再在外面买了。”
龙品香展示1994年春节时拍摄的一张老照片,后方这个位置就是当时拍照的地方。她笑着说:“那天她正从哥哥家里拜年回来,走在最前面的这位就是她。”
2月4日上午(农历除夕),今年的团圆饭戴明倩(左)当起了主厨,母亲龙品香则帮她打打下手。
2月4日(农历除夕),衡阳县大安乡黄塘村,戴魁武、龙品香一家人欢聚一堂辞旧迎新,吃团圆饭。
1969年结婚时,戴魁武和姐夫学裁缝刚出师,家里什么都没有,就和爱人住在山上的父母家。
“二十几年前,一到腊月,活就会很多,搞手脚不赢。赶工时,大年三十都在缝纫机上忙,团年饭都没时间吃。有时候还要几个孩子帮忙划粉、熨衣物。”戴魁武回忆。
划粉、火式熨斗、线筒,还有一架接近于“古董”级别的老式缝纫机。“拉扯大三个孩子都是靠的它们。”腊月二十八,在老屋里,戴魁武抚摸着承载了他三十多年记忆的缝纫机,感触良多。
改革开放前的农村,物资匮乏。红白喜事、人情来往都喜欢做两身好衣服。戴魁武做裁缝做出了名气,西服、呢子衣样样在行,十里八乡的乡亲也都喜欢找他。
衣服少,乡亲们就将布料送到家里来,做“包工”。如果一家人要做的衣服多,就会请戴魁武去做“上门工”。做“上门工”要提前预约好时间,在上门的头天晚上派家里的壮劳力把缝纫机和其他设备搬到自己家。第二天一清早,戴魁武就会上门。
最开始做裁缝时布料主要是洋布和棉布,洋布主要做衬衣、棉布主要做厚袄子。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一些化纤织品开始流行,“的确良”就是当时最受欢迎的一种面料。这个时候,戴魁武开始做“的确良”衬衣。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子女纷纷成家立业,做了一辈子裁缝的戴魁武终于闲了下来,跟着子女进城享福去了,那台赖以谋生的缝纫机就成了摆设。
偶尔,他也想“玩玩票”,用这台“老古董”去为别人做几身新潮的衣裳。尽管手艺是杠杠的,可现在人们都是买衣服穿,做衣裳这个词也与缝纫机一样成了“古董”。
相关文章
- 2014年中国缝纫机十大品牌排行榜
- 9月招募·贵州|走进返璞归真的小众秘境召开一场侗寨读书会
- 36 年从 2 米小店到全球最大旗舰店 中国高端缝纫线第一品牌如何崛起
- 【广东缝制设备产业群览】专访邵力世:广东缝机行业概况
- 爱迪生发明电灯用的线居然用来做内裤?
- 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
- 织金:稳就业促增收缝纫指套
- 英女王情有独钟 鞋款50年不变(组图)[1]
- 80后的回忆:渐渐消失的七八十年代的老物件哪些戳中了你的泪点
- 【新春走基层·家国又一年】缝纫机成了“古董”——越来越好·我的第70个春节
- 老证件、自行车、缝纫机……中山有个网红博物馆你去过没?
- 总编带队践行“四力”系列报道 鹿邑:“缝盘下乡”托起脱贫致富希望
- 这条道路走得对、走得通走得稳、走得好(人民论坛)——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②
- 【乡村振兴】澄迈县2021年服装缝纫技能培训班在文儒镇开班
- “最美女工”陈繁林吨包缝纫机
- 奥玲电脑床垫围边机RN-6BH圆型床垫包边机
- 直播带岗 乐业临颍|临颍人才网又一波优秀商企招聘更新
- 【经纬晚班车】中创新航又被宁德时代起诉!累计索赔金额约去年净利润6倍
- 《红色印记——讲述龙江百年党史故事》丨密营树上藏着老式缝纫机《露营之歌》在此诞生
- 《缝纫机乐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音乐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