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缝纫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缝纫机头条

缝纫机头条

人到中年最幸福的莫过于还能听妈讲陈年旧事!

中国缝纫机网2023-07-02缝纫机头条袖珍式缝纫机
缝纫大叔,袖珍式缝纫机,从缝纫,人到中年最幸福的莫过于还能听妈讲陈年旧事!,缝纫大叔,袖珍式缝纫机,从缝纫每天晚饭后,母亲便开始讲她几十年的旧事,有些事说不止十遍,我熟悉到知道她下一句要讲什么。,其实,

人到中年最幸福的莫过于还能听妈讲陈年旧事!

人到中年最幸福的莫过于还能听妈讲陈年旧事!,

  缝纫大叔,袖珍式缝纫机,从缝纫每天晚饭后,母亲便开始讲她几十年的旧事,有些事说不止十遍,我熟悉到知道她下一句要讲什么。

  其实,每次母亲说起这些事,我都是敷衍,看着在听,实则脑海里早已在想别的事,直到她说完了去休息,我也没记下几句,只不过有些事说太多遍,才有印象。

  母亲出生于1943年,到六七十年代正是青春年华,那个年代的青春没有新衣服,没有擦脸油,甚至几天不洗脸,5分钱的贝壳油舍不得用。

  母亲是裁缝,方圆几十里有名气,做的小孩虎虎鞋,纳的花鞋垫,做各种衣服,一年下来可以换点零钱过年。

  那个年代做衣服挣工分,当时流行四个口袋军装,扎一件军装挣两毛钱,裁一件需要半天,扎好又得一天,还是在不干任何事,专心做衣服的情况下。

  母亲手快,一天半做一件军装,手慢的妇女得两天,做一件军装两毛钱,给大队交五毛钱,五毛抵一个工分,母亲得做两件半衣赏,有时做简单的裤子和衬衣多时,一天挣一个工分,如果做军装多时,母亲得4天才能挣一工分。

  年轻人对工分概念模糊,我也是听母亲说了许多次才明白,比如,一个男壮劳力去地里干一天活给一个工分,一工分是10分,妇女最多给8分,不到一个工分。

  如果有事出去赶集走亲戚需给队长请假,算误工,早中晚分开记,早上2分,上下午各8分。

  劳动一年下来看收成分粮食,遇到风调雨顺,粮食收成好的年头,粮食分的多,但工分不够粮钱,就得卖一部分粮抵扣。

  遇到有年粮食收成不好,工分够抵扣,但到第二年春天没粮吃了,全村挨着借粮,孩子多的还要上山挖野菜吃。

  母亲是裁缝,也是手艺人,不用去地里挣工分,已经算不错的,可以背着孩子扎衣服,我的爷爷奶奶年纪太大,没人帮忙照看孩子。

  母亲每天早起熬一锅小米粥,吃完背着弟弟,拉着我赶去缝纫组,姐姐去学校,我比弟弟大两岁,记忆中弟弟在背包里长大,母亲一直背他到会走路。

  缝纫组是大队办的,有三台缝纫机,针线剪刀尺子都是队里出钱,妇女们来做衣服换工分,到晚上伸手不见五指了,才回去做晚饭,每天晌午吃点带来的冷红薯冷土豆,以至于我到现在不喜欢吃红薯土豆。

  为了多换工分,母亲风雨无阻去缝纫组,冬天太冷,身上穿着老皮袄(一种用羊皮缝制的大袄),腿上裹着褥子,脚冻肿鞋穿不进去,回来在热炕上暖,到第二天继续去。

  我严重营养不良,小时候体弱多病,差点活不下来,老妈拿出一毛钱买了一个月羊奶,我盯着刚从羊身上挤下来的热奶,端起来一口气喝掉,人间美味不过如此。为给我喝半斤羊奶挣一毛钱,母亲回家做好晚饭收拾好碗筷,再次去缝纫组,点着煤油灯做到半夜,二十多天才攒够奶钱,弟弟在背包里眼巴巴看着,没他的份。

  那时候一条围巾卖4元,我记忆中只有城里女人才围,买一条围巾那是极其奢侈的。

  只要母亲坐缝纫组开始忙碌,我就是个野孩子,整个冬天在外乱跑,鼻子脸蛋冻的那叫一个疼,母亲心疼,扎了20件衣服给我换条围巾,现在还能想起村上孩子羡慕的眼光。

  岁月为母亲刻下深深的皱纹,我从不曾想过,有天母亲会老去,曾经手脚麻利,干活利索,从来不要我们洗衣做饭的母亲,现在举步维艰,步履蹒跚。

  前几天,母亲有句话触动我心,她说:“你们不在,我都不敢出门”,话一出,我潸然泪下,曾经我们的依靠,需要依靠我们了。

  人到中年,还能陪伴母亲,着实幸福,妈在,我们永远年轻,妈不在,我们已经是半个在黄土里的人,好好珍惜陪妈的日子。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