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不上的缝纫工作!人家做成了中国服装界的首富(“铁憨憨”马建荣与他的千亿针织服装王国的故事)
你看不上的缝纫工作!人家做成了中国服装界的首富(“铁憨憨”马建荣与他的千亿针织服装王国的故事)
你看不上的缝纫工作!人家做成了中国服装界的首富(“铁憨憨”马建荣与他的千亿针织服装王国的故事),郎溪缝纫店,缝纫回旋针,汇宇缝纫,
原标题:你看不上的缝纫工作!人家做成了中国服装界的首富(“铁憨憨”马建荣与他的千亿针织服装王国的故事)
“总理开会,照理说我应该穿双皮鞋。但是我偏偏穿了双运动鞋。因为当天就是穿着运动鞋,先去福建拜访了客户安踏。”马建荣笑道。
1月22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播发了《主持召开专家企业家座谈会 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意见建议》的新闻。上海市浙江商会执行副会长、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马建荣在会上发言。
“我认为代工的生命力,一方面是有足够订单,这不仅体现在生产环节,还有研发环节。”马建荣说。安踏是申洲的大客户,主打运动系列。“我们每天和客人一起,想的就是怎么让客人品牌赚更多的钱,怎么让产品更好,我们每天都在努力。”
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乃至全球规模最大的纵向一体化针织服装制造商和销售商之一,长期专注并深耕针织服装产业链,产品涵盖了所有的针织服装,包括运动服、休闲服、内衣等。
依托宁波北仑、安徽安庆、浙江衢州基地、在海外建立柬埔寨、越南生产基地,申洲目前是耐克、优衣库、阿迪达斯以及彪马等国际知名服装品牌的第一大供应商,拥有全球员工8.8万人,可年产自用高档针织面料20万吨、针织服装约4.3亿件。
申洲国际于2005年在香港上市,目前市值超过2000亿港元,是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出口额连续多年居中国服装行业第一位。
从负债工厂到市值超过1400亿的针织王国,申洲国际已经成为服装界绕不开的神话。其二代接班人马建荣的经营秘诀是什么呢?
马建荣的父亲马宝兴是一位纺织专家,曾担任上海针织二十厂副厂长,马建荣13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当学徒。
1990年,在宁波北仑区政府的邀请下,马宝兴出任宁波申洲织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建荣跟随父亲马宝兴去申洲织造任职。当时的申洲织造缺少资金、人才技术都没有到位,然而,马宝兴一上任就遭遇困境,工厂不仅没有资金、没有人才、没有市场,而且还负债300多万可以说是一个“空壳子”。
面对这个难题,父子二人选择了共同克服。先是申请贷款,随后进行招募和培训,让停滞的厂子运作起来。一开始生产的服装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总结经验和严抓质量后,产品品质提高,也逐渐获得了一些订单。
他先是四处奔波,筹措到初始资金,然后请来上海的老师傅帮忙培训员工,最后定位中高端市场,将服装出口到日本。
有一次,马建荣去日本拜访客户,对方指出申洲的一批衣服出现褪色问题,马建荣羞愧得无地自容,立刻赶回国内,把那批有质量问题的衣服全部烧毁。
发现了代工的商机,工厂也在两年内还清了之前三百万的债务。马建荣在对市场进行考察后,决定把产品定位在高端市场。
一方面是有了这样的能力和技术去生产,另一方面也是他看到了低端市场饱和的现状和经济发展下人们的需求。差异化竞争的方式企业在中高端代工的市场上迅速发展,走上不一样的道路。
1997年,马建荣和父亲购入了申洲织造的股份,同时他也成为了申洲织造的领导人,开启了申洲新的征程。
上任伊始,马建荣就拿下了优衣库这个大客户,对方要求申洲在20天内完成35万件的订单,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深思熟虑之后,马建荣决定迎难而上,他带领工人加班加点,最终如期完工,获得了优衣库的信任,双方达成长期战略合作。
此时,马建荣决定进行模式升级,由OEM(定牌生产合作,俗称“代工”)向ODM(原始设计制造商)转型。
之后,他不断延长产业链,打通了面料制造、染整、印绣、剪裁缝制等环节。这种一体化的生产格局,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缩短了生产周期,让申洲获得快速发展。
例如,快时尚巨头ZARA,从设计到生产到成品上架,这一过程只需四五个星期。而申洲不管订单大小,都能在15天左右交货。
1998年,马建荣力排众议,斥资280万美元从意大利引进拉毛机。经过两年的市场开拓,客户蜂拥而至,申洲不得不继续购置设备。
2005年,申洲国际在港交所上市。很快,马建荣就把上市所募得的9亿多港币全部用于升级设备,换上国际最先进的染色机和织布机。
从长期来看,升级设备既节省了不少成本,又大幅度提高了产能。例如,引进自动裁床,可以节省15%以上的用料。
2008年,金融危机呼啸而至,纺织业遭遇重创,人人唯恐避之不及。马建荣经过市场调研后发现,纺织业仍然大有可为,于是大胆投入4个亿扩大规模、加快技改。
结果,2008年,申洲国际的销售额达到48亿。后来,耐克、阿迪达斯、彪马等知名品牌纷纷找上门来。
最新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显示,马建荣现身价高达500多亿,成为服装界“首富”。
服装界的“富士康”,中国服装代工巨头申洲国际。其董事长马建荣也因此荣登2020年度风云浙商榜。
而谈及企业和成功,他却说到:“我这个人比较‘笨’、比较‘土’,只会做纺织。纺织是我们家的传家宝。”
据知,马建荣连续八年都会坚持包下大巴车将员工送回家过年。同时也花费近亿元建造了中央食堂,解决了三万员工吃饭的问题。曾经的他也是纺织厂的一名学徒,他知道工人的重要性,也愿意把钱花在他们身上。
因为体恤员工,申洲织造每年春节过后的返工率过95%。在去年疫情之初,马建荣派出800多辆大巴车,把全国各地3.5万名员工接回返岗,员工的向心力保证了申洲国际的生产经营一切如常。
有人称他幸运,但幸运的背后是他每次深思熟虑作出的决定,更是因为他经营的过程中从来都是在发现问题和仔细判断。无论是研发服装爆款,升级生产流程,提高服装质量,从来舍得投入。
“做好纺织,衣食住行,衣放在第一位。”马建荣说,父亲的叮嘱,他一直放在心上。
原标题:你看不上的缝纫工作!人家做成了中国服装界的首富(“铁憨憨”马建荣与他的千亿针织服装王国的故事)“总理开会,照理说我应该穿双皮鞋。但是我偏偏穿了双运动鞋。因为当天就是穿着运动鞋,先去福建拜访了客户安踏。”马建荣笑道。
1月22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播发了《主持召开专家企业家座谈会 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意见建议》的新闻。上海市浙江商会执行副会长、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马建荣在会上发言。
“我认为代工的生命力,一方面是有足够订单,这不仅体现在生产环节,还有研发环节。”马建荣说。安踏是申洲的大客户,主打运动系列。“我们每天和客人一起,想的就是怎么让客人品牌赚更多的钱,怎么让产品更好,我们每天都在努力。”
申洲国际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乃至全球规模最大的纵向一体化针织服装制造商和销售商之一,长期专注并深耕针织服装产业链,产品涵盖了所有的针织服装,包括运动服、休闲服、内衣等。
依托宁波北仑、安徽安庆、浙江衢州基地、在海外建立柬埔寨、越南生产基地,申洲目前是耐克、优衣库、阿迪达斯以及彪马等国际知名服装品牌的第一大供应商,拥有全球员工8.8万人,可年产自用高档针织面料20万吨、针织服装约4.3亿件。
申洲国际于2005年在香港上市,目前市值超过2000亿港元,是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出口额连续多年居中国服装行业第一位。
从负债工厂到市值超过1400亿的针织王国,申洲国际已经成为服装界绕不开的神话。其二代接班人马建荣的经营秘诀是什么呢?
马建荣的父亲马宝兴是一位纺织专家,曾担任上海针织二十厂副厂长,马建荣13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当学徒。
1990年,在宁波北仑区政府的邀请下,马宝兴出任宁波申洲织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建荣跟随父亲马宝兴去申洲织造任职。当时的申洲织造缺少资金、人才技术都没有到位,然而,马宝兴一上任就遭遇困境,工厂不仅没有资金、没有人才、没有市场,而且还负债300多万可以说是一个“空壳子”。
面对这个难题,父子二人选择了共同克服。先是申请贷款,随后进行招募和培训,让停滞的厂子运作起来。一开始生产的服装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总结经验和严抓质量后,产品品质提高,也逐渐获得了一些订单。
他先是四处奔波,筹措到初始资金,然后请来上海的老师傅帮忙培训员工,最后定位中高端市场,将服装出口到日本。
有一次,马建荣去日本拜访客户,对方指出申洲的一批衣服出现褪色问题,马建荣羞愧得无地自容,立刻赶回国内,把那批有质量问题的衣服全部烧毁。
发现了代工的商机,工厂也在两年内还清了之前三百万的债务。马建荣在对市场进行考察后,决定把产品定位在高端市场。
一方面是有了这样的能力和技术去生产,另一方面也是他看到了低端市场饱和的现状和经济发展下人们的需求。差异化竞争的方式企业在中高端代工的市场上迅速发展,走上不一样的道路。
1997年,马建荣和父亲购入了申洲织造的股份,同时他也成为了申洲织造的领导人,开启了申洲新的征程。
上任伊始,马建荣就拿下了优衣库这个大客户,对方要求申洲在20天内完成35万件的订单,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深思熟虑之后,马建荣决定迎难而上,他带领工人加班加点,最终如期完工,获得了优衣库的信任,双方达成长期战略合作。
此时,马建荣决定进行模式升级,由OEM(定牌生产合作,俗称“代工”)向ODM(原始设计制造商)转型。
之后,他不断延长产业链,打通了面料制造、染整、印绣、剪裁缝制等环节。这种一体化的生产格局,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缩短了生产周期,让申洲获得快速发展。
例如,快时尚巨头ZARA,从设计到生产到成品上架,这一过程只需四五个星期。而申洲不管订单大小,都能在15天左右交货。
1998年,马建荣力排众议,斥资280万美元从意大利引进拉毛机。经过两年的市场开拓,客户蜂拥而至,申洲不得不继续购置设备。
2005年,申洲国际在港交所上市。很快,马建荣就把上市所募得的9亿多港币全部用于升级设备,换上国际最先进的染色机和织布机。
从长期来看,升级设备既节省了不少成本,又大幅度提高了产能。例如,引进自动裁床,可以节省15%以上的用料。
2008年,金融危机呼啸而至,纺织业遭遇重创,人人唯恐避之不及。马建荣经过市场调研后发现,纺织业仍然大有可为,于是大胆投入4个亿扩大规模、加快技改。
结果,2008年,申洲国际的销售额达到48亿。后来,耐克、阿迪达斯、彪马等知名品牌纷纷找上门来。
最新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显示,马建荣现身价高达500多亿,成为服装界“首富”。
服装界的“富士康”,中国服装代工巨头申洲国际。其董事长马建荣也因此荣登2020年度风云浙商榜。
而谈及企业和成功,他却说到:“我这个人比较‘笨’、比较‘土’,只会做纺织。纺织是我们家的传家宝。”
据知,马建荣连续八年都会坚持包下大巴车将员工送回家过年。同时也花费近亿元建造了中央食堂,解决了三万员工吃饭的问题。曾经的他也是纺织厂的一名学徒,他知道工人的重要性,也愿意把钱花在他们身上。
因为体恤员工,申洲织造每年春节过后的返工率过95%。在去年疫情之初,马建荣派出800多辆大巴车,把全国各地3.5万名员工接回返岗,员工的向心力保证了申洲国际的生产经营一切如常。
有人称他幸运,但幸运的背后是他每次深思熟虑作出的决定,更是因为他经营的过程中从来都是在发现问题和仔细判断。无论是研发服装爆款,升级生产流程,提高服装质量,从来舍得投入。
“做好纺织,衣食住行,衣放在第一位。”马建荣说,父亲的叮嘱,他一直放在心上。
相关文章
- 科企合作共筑技术高地瓷砖美缝引领家居潮流——南京乘邦与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工研究所战略合作成功签约
- 图片新闻_缝纫机缝纫贴里
- 杂牌跑鞋真的能战吗?!
- 辛集多家企业招聘啦!岗位多待遇优!
- 威海:精致之城的忧虑与进击
- 小小缝纫机 助力“家门口”就业梦想
- 产城融合迈向“诗和远方”——盘点衡阳国家高新区十大文旅亮点
- 扎根一线的“设备卫士”
- 从装配工到技能大师 阮玲斐:党的二十大代表在车间里挥着梦想的翅膀
- 为什么好多人高价回收70年代的缝纫机?里面有多少利润?内行人说出“实情”
- 【缝纫机网】缝纫机行业门户网、缝纫机十大品牌、缝纫机品牌网
- 这台“缝纫机”如何猛踩恐怕也只是咯吱做响了
- 六年前他说要生50个小孩 没想到六年后我再次听说他 马上要100个了
- 重大毕业生自创汉服品牌:赋予传统文化流动的生命力
- 在家就可以赚钱的副业!宝妈在家赚钱的副业?
- 近些年为什么有人到农村收购老缝纫机?老缝纫机能卖多少钱?
- 无声缝纫铺 聋哑夫妻坚守三十年不加价(视频)
- 招聘启事2则姐妹缝纫店
- 玩“时时彩”10天被骗5万余元(图)
- 铜川市照金镇社区工厂缝纫机哒哒响 贫困户收入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