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缝纫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缝纫机资讯

缝纫机资讯

广东招工难:月薪一万三天招不到一人员工道了出真相!

中国缝纫机网2022-10-05缝纫机资讯缝纫名家
缝纫机老卡线,缝纫名家,山东缝纫,广东招工难:月薪一万三天招不到一人员工道了出真相!,缝纫机老卡线,缝纫名家,山东缝纫,广东招工难不只今年的事,有的老板感叹月薪一万都招不到人,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更多的是一个月工

广东招工难:月薪一万三天招不到一人员工道了出真相!

广东招工难:月薪一万三天招不到一人员工道了出真相!,

  缝纫机老卡线,缝纫名家,山东缝纫,

  广东招工难不只今年的事,有的老板感叹月薪一万都招不到人,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更多的是一个月工资不足5000元,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不包吃住,如果你是应聘者,你会不会干?工厂招工难,工人找工也难,老员工道出了真相称:老板太黑心。

  身为广东人,见过太多广东老板招工的模式。先来说说工厂招工难的现状及原因:

  随着春节的结束,受去年疫情的影响,有不少外来工春节响应号召就地过年。他们大部分都在广东过年,那么怎么会出现招工难的现象呢?

  第一个原因是工厂的老工人有些嫌工资太低了,辞职不干,他们顺便带走了厂里的老乡,使工厂的岗位上,人员紧缺。主要是由于部分工厂的薪资实在太苛刻。

  我所在的地区有不少制衣厂和电子厂,他们的厂门口贴了招工的信息,还特地印了广告传单,让一些广告公司帮忙四处张帖,当然更多是到人才市场抢人。

  可是,真正来了解情况的工人却不多。随着老工人离岗,工厂订单增加,因此,出现了有岗无人的现状。

  在招工时,老板为了吸引人眼球,吸引更多人进厂,有不少人开出了高薪,招工单子上写着月薪过万。可等到进厂之后才发现,这过万的工资不是能轻易就拿到手的。

  阿娟是制衣厂的技术工人,她告诉我内幕。每天上班14到15小时,一个月不休息,以制衣厂为例,按照计件的方法,从早上除了吃饭、上厕所的时间,其余时间都在拼命赶做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月薪过万。

  在一个工厂内,能如此卖命的人,还需要手脚麻利,工作效率高,才能拿到令人羡慕的工资,所以月薪过万的招工条件是工厂老板的理想估计。其实很少有人能真正拿到这么高的工资。

  这过万的工资还不包括伙食费、住宿费。我们来算一笔帐,在工厂打工,需要在外面租房,每个月房租、水电2000多元。一日三餐,早餐10块,中餐一个好点的盒饭要20多块,一天伙食费就要50元,一个月需要1500元。

  这还不包括伤风感冒,买其他日用品,一万的工资最终能拿到手只剩5000。如果工人工作效率低,一个月工资只有5000千,除了吃、住,几乎都是月光族,谁愿意背井离乡来干活。

  这还是按件计薪的工资,如果是流水线,一个月的工资三、四千元,要么不包食宿,要么住宿环境差,伙食只是一些汤水、叶菜,根本没见到什么肉类。

  在流水线上工作,还十分不自由,上个厕所都麻烦,更别说伤风感冒休假了。休假被扣工资一天一百块,谁能吃得消。

  招工时,老板故意忽略这些“艰辛”,把一两个拼命工作的人的工资拿来吹风、吸引人,等真正进了厂,才知道这里的坑很多。

  如果按照老板们的说法,一天能上班八个小时,一个星期休息一天,工资每个月可以拿到5000块钱,相信还是有不少民工愿意进厂的。

  但实际的现状跟老板的说法差别很大。广东省按照劳动法给普通工人的底薪是一个月2200元,除了深圳以外,其他的城市有时底薪还没有2200元。

  按照这样的底薪,一个月要拿四五千块钱,这个月就要加班100个小时以上,相当于每天要加班三个小时,如果按照正常一天工作八个小时,就要加班到11到12小时,才能够够一个月拿四五千块。

  有些工厂的老板很黑心,从员工上岗的第一天开始,就要先扣300块钱的保证金,如果中途不想做,或者没有做满一年就扣半个月的工资。

  有的工厂老板为了留住工人,会在工人上班的第一年,留他们一个月的工资等到第二年工人复岗之后再补发。假如第二年工人没有返回工厂,这一个月几千块的工资就泡汤了。

  因此,说到底招工难,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如果工资待遇够好,怎么会招不到人呢?

  在广东,一些传统工业集聚区,比如制造业中心的广州,那里有大量的工厂聚集,这些工厂都以加工为主,分散在各个乡镇,随着工厂订单的增多,工人的需求量自然增加。

  有时经过这些乡镇的广场,可以看到一大群的人流在应聘,他们在不同的工厂招工岗位上观望,互相比较哪家工厂的条件较好,工资较高。那些条件差,工资低的工厂自然就招不到人了。

  当然还有一些人,他更愿意找临时工作,比如送快递的,他们可以当天工作,当天结账,工作比较自由。

  现在工厂老板开出新手底薪2500元的工资,已经不能吸引他们的眼球。更多人在不同的岗位面前来回走动,工厂的老板感叹招工太难,工人也发自肺腑说要找一份好工作不容易。

  首先说到关于处对象的问题。如果去相亲,被问及在哪里工作的时候,都不敢开口是在工厂里面做普工。

  一是会被判定你的收入不高。在大家的认知中,只有没什么本领的人才进工厂,默默地赚点辛苦钱,谁还愿意和你处对象呢?当然,一见钟情的除外。哪怕你所在的工厂福利待遇不错,说出自己是打工仔时也是有点尴尬的。

  选择进工厂的人,也就是选择了固定的模式工作,自己没多大的压力,就如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这样的人,会被认为是非常懒惰,没有上进心的。

  经常有听到身边的人说:“进工厂还不如送快递呢,毕竟送快递的收入还高一些,工作又灵活一些。”

  如今的年轻人,在还没有成家之前的经济压力是比较小的,而且大多数人都我行我素惯了,父母都说不得,更何况是让他进工厂了。时间被规定,活动空间被管束的场合,穿衣服也会被管束,年轻人一般都不愿意接受。

  当利益达到300%就可以让人铤而走险,更何况五倍的价钱!不管是不是龙潭虎穴,都值得去闯一闯了。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当前市价都已经是现在员工收入的五倍了,你还一直说对员工好,这怎么看都缺乏说服力。

  反思:如果抛开感情、忠诚不谈,企业如果没有好的激励机制,好的薪酬模式,怎么可能留住核心人才呢?

  现在大多数企业给业务员的工资还是:底薪+提成!只能说简单而粗暴,毫无激情可言!

  虽然之前这个模式是比较符合我们国情的。但是社会在发展,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年轻人的思维观念也在改变。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底薪+提成这个模式还是存在许多局限性。

  首先,带你了解下我们业务部传统的薪酬提成方案:业绩提成是分档级,提成比例由低而高,具体见下表:

  有的业务员因为长期达不到高业绩指标,提成点数很低,内心存有诸多不满,会萌生离职念头。

  有的销售员为了达到更高业务级别,不是在业绩上做文章,而是钻空子、搞关系。

  有的业务员为了获得当月的高提成,和其他业务员合拼业绩,以达到表面上的高业绩。

  总结:主要是在设计分配机制上,不要让员工有漏洞可钻,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要避免对企业文化的冲击,失去公平分配的基础。

  KSF增值加薪法,给员工提供了没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员工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好的结果,为自己加薪。

  这种情况下,我们采用KSF模式,将他的薪酬分为6-8个部分。并且这些都是与公司利益密切相关的,作为生产经理也有能力去改进的。

  基于人本增值的加薪方案(数据说话、结果导向、效果付费、价值分割、薪酬分块。)

  在销售业绩之外,根据业务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公司的工作需求,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例如:

  操作:以过去的实现值作为基点,超过这个基点(也可以建共识标准)就可以给予奖励加薪!

  1)入职3个月以上:业绩平衡点为低值(如10万/月),主要关注过程性指标(如:跟踪量、询盘量、电话量、考核分值等),奖励力度为小值。

  2)入职6个月以上:业绩平衡点为中值(如20万/月),主要关注效果性指标(如:毛利额、回款率、培训考核等),奖励力度为中值。

  3)入职1年以上:业绩平衡点为常规值(如30万/月),主要关注效果性指标(如:毛利额、回款率、培训考核等),奖励力度为常规值。

  4)高级业务员:1年平均业绩达500万以上,次年自动升级为高级业务员,KSF薪酬增长20%-30%,奖励力度为高值。

  4、每一个K指标:对于企业,是利润增长的渠道;对于员工,是工资增长的渠道;

  KSF增值加薪法,给员工提供了没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员工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好的结果,为自己加薪。

  对企业来说,员工拿的越多,意味着他做出了更好的结果,员工收入越高,企业效益越好!

  这家企业经营状况,相对较为稳定。平衡点取历史均值,这个数据是之前员工做到的,以它为支点,超过了,代表员工做的比以往历史水平好,给与奖励;反之,就会少发;

  这样的考核没有对提出高要求,只是和自己过去对比,做的比过去好,还可以奖钱,这种考核员工内心是认可的;而且要做的比过去好了才加工资,也解决了老板被动加薪的困扰。避免了给员工增加了工资,干的活却还是一样的局面。

  激励的力度可以通过刻度和尺度来调节:本案例是超过平衡点后,每多400元,奖励1.5,反之少发。激励的力度是否合理可以通过激励的幅度来把控。

  一般能直接反应经营结果的指标,激励的幅度在60%~80%左右是相对合理的。

  至于激励的幅度合理范围为什么是60%~80%左右?为什么刻度是400,尺度是1.5呢?

  这个关系到大数据分析、数据测算,比较复杂,此处省略5千字……也可以加小编好友,互动交流

  明确考核的标准,数据取值来源,计算方式,包含的范围,力度上下限的控制,数据的提供部门。

  1、收人按实收金额计算:在第二张图上可以看出,这家企业收入有几项,这里明确了数据取值。

  2、少发不超过本项占比工资:对少发的金额进行了一定的限制,给了员工一定的安全感;没有对奖励做上限做要求,意味着员工只要能做,奖励是无限的。

  一般对于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效果的产值类指标(例如:销售额、利润额,订单生产企业:产量、产值等),不做奖励封顶,其它指标建议都要对奖励、少发做出一定上、下限的控制。

  1. 定量:确定参与持股载体,或者参与人的个人持股数量,老板要确定拿出多少虚拟股份和员工分享?

  2.定人:确定哪些人可以参与合伙人计划?一般合伙人模式,公司60%-80%的人都可以参与。

  管理层共同参与,根据业绩贡献出钱成为合伙金;共识平衡点目标;商定超出基值的分红办法;给予合伙人一定的收益保障;根据实际贡献大小分享超值成果;可以选择毛利润作为分享对象。

  公司要保证员工资金安全,像放置银行一样,不会有风险,并且会至少可以获得和银行同等比例的利息;合伙人的分红,收益要按时按量按约定发放,一分都不能少;合伙人得到的收益必须由贡献度和出钱额结合而定,避免合伙人只是出钱坐享其成。

  合伙人对公司最大的价值,其实是员工的工作心态变化。公司不缺员工那点钱,但是员工有投钱,整个人状态是不一样的。他会真正站在公司角度去思考,去努力,去创造最大价值。

  能够让他们赚到钱的同时,还能给他们好的工作体验,那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凝聚力就更强了。

  1.一定要及时,员工只要有好的表现,就要立刻通过积分表示认可,千万不能让老好人吃亏

  2.积分标准一定要明确可量化,奖励积分也应按照标准来,不能让积分成为小团队谋利的工具

  3.公司要对积分做出预算,即使员工获得的奖券再多,也不会超支,只会把钱的激励价值最大化。

  1.员工关系变好了,不再像之前同事之间不太愿意帮忙,现在公司已经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

  2.员工对公司做的贡献都是有清晰记录的,让员工觉得自己是被公司认可的,也增强了员工的忠诚度

  3.之前员工做了好事之后没有得到回馈可能下次就不做了,现在员工做了好事之后会激励他以后做的更好

  人都是有惰性的,老板一定要学会建立好激励机制,遏制住员工的惰性,激励员工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价值!

  KSF全绩效模式,给员工提供了没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员工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好的结果,为自己加薪。

广东招工难不只今年的事,有的老板感叹月薪一万都招不到人,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更多的是一个月工资不足5000元,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不包吃住,如果你是应聘者,你会不会干?工厂招工难,工人找工也难,老员工道出了真相称:老板太黑心。

  身为广东人,见过太多广东老板招工的模式。先来说说工厂招工难的现状及原因:

  随着春节的结束,受去年疫情的影响,有不少外来工春节响应号召就地过年。他们大部分都在广东过年,那么怎么会出现招工难的现象呢?

  第一个原因是工厂的老工人有些嫌工资太低了,辞职不干,他们顺便带走了厂里的老乡,使工厂的岗位上,人员紧缺。主要是由于部分工厂的薪资实在太苛刻。

  我所在的地区有不少制衣厂和电子厂,他们的厂门口贴了招工的信息,还特地印了广告传单,让一些广告公司帮忙四处张帖,当然更多是到人才市场抢人。

  可是,真正来了解情况的工人却不多。随着老工人离岗,工厂订单增加,因此,出现了有岗无人的现状。

  在招工时,老板为了吸引人眼球,吸引更多人进厂,有不少人开出了高薪,招工单子上写着月薪过万。可等到进厂之后才发现,这过万的工资不是能轻易就拿到手的。

  阿娟是制衣厂的技术工人,她告诉我内幕。每天上班14到15小时,一个月不休息,以制衣厂为例,按照计件的方法,从早上除了吃饭、上厕所的时间,其余时间都在拼命赶做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月薪过万。

  在一个工厂内,能如此卖命的人,还需要手脚麻利,工作效率高,才能拿到令人羡慕的工资,所以月薪过万的招工条件是工厂老板的理想估计。其实很少有人能真正拿到这么高的工资。

  这过万的工资还不包括伙食费、住宿费。我们来算一笔帐,在工厂打工,需要在外面租房,每个月房租、水电2000多元。一日三餐,早餐10块,中餐一个好点的盒饭要20多块,一天伙食费就要50元,一个月需要1500元。

  这还不包括伤风感冒,买其他日用品,一万的工资最终能拿到手只剩5000。如果工人工作效率低,一个月工资只有5000千,除了吃、住,几乎都是月光族,谁愿意背井离乡来干活。

  这还是按件计薪的工资,如果是流水线,一个月的工资三、四千元,要么不包食宿,要么住宿环境差,伙食只是一些汤水、叶菜,根本没见到什么肉类。

  在流水线上工作,还十分不自由,上个厕所都麻烦,更别说伤风感冒休假了。休假被扣工资一天一百块,谁能吃得消。

  招工时,老板故意忽略这些“艰辛”,把一两个拼命工作的人的工资拿来吹风、吸引人,等真正进了厂,才知道这里的坑很多。

  如果按照老板们的说法,一天能上班八个小时,一个星期休息一天,工资每个月可以拿到5000块钱,相信还是有不少民工愿意进厂的。

  但实际的现状跟老板的说法差别很大。广东省按照劳动法给普通工人的底薪是一个月2200元,除了深圳以外,其他的城市有时底薪还没有2200元。

  按照这样的底薪,一个月要拿四五千块钱,这个月就要加班100个小时以上,相当于每天要加班三个小时,如果按照正常一天工作八个小时,就要加班到11到12小时,才能够够一个月拿四五千块。

  有些工厂的老板很黑心,从员工上岗的第一天开始,就要先扣300块钱的保证金,如果中途不想做,或者没有做满一年就扣半个月的工资。

  有的工厂老板为了留住工人,会在工人上班的第一年,留他们一个月的工资等到第二年工人复岗之后再补发。假如第二年工人没有返回工厂,这一个月几千块的工资就泡汤了。

  因此,说到底招工难,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如果工资待遇够好,怎么会招不到人呢?

  在广东,一些传统工业集聚区,比如制造业中心的广州,那里有大量的工厂聚集,这些工厂都以加工为主,分散在各个乡镇,随着工厂订单的增多,工人的需求量自然增加。

  有时经过这些乡镇的广场,可以看到一大群的人流在应聘,他们在不同的工厂招工岗位上观望,互相比较哪家工厂的条件较好,工资较高。那些条件差,工资低的工厂自然就招不到人了。

  当然还有一些人,他更愿意找临时工作,比如送快递的,他们可以当天工作,当天结账,工作比较自由。

  现在工厂老板开出新手底薪2500元的工资,已经不能吸引他们的眼球。更多人在不同的岗位面前来回走动,工厂的老板感叹招工太难,工人也发自肺腑说要找一份好工作不容易。

  首先说到关于处对象的问题。如果去相亲,被问及在哪里工作的时候,都不敢开口是在工厂里面做普工。

  一是会被判定你的收入不高。在大家的认知中,只有没什么本领的人才进工厂,默默地赚点辛苦钱,谁还愿意和你处对象呢?当然,一见钟情的除外。哪怕你所在的工厂福利待遇不错,说出自己是打工仔时也是有点尴尬的。

  选择进工厂的人,也就是选择了固定的模式工作,自己没多大的压力,就如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这样的人,会被认为是非常懒惰,没有上进心的。

  经常有听到身边的人说:“进工厂还不如送快递呢,毕竟送快递的收入还高一些,工作又灵活一些。”

  如今的年轻人,在还没有成家之前的经济压力是比较小的,而且大多数人都我行我素惯了,父母都说不得,更何况是让他进工厂了。时间被规定,活动空间被管束的场合,穿衣服也会被管束,年轻人一般都不愿意接受。

  当利益达到300%就可以让人铤而走险,更何况五倍的价钱!不管是不是龙潭虎穴,都值得去闯一闯了。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当前市价都已经是现在员工收入的五倍了,你还一直说对员工好,这怎么看都缺乏说服力。

  反思:如果抛开感情、忠诚不谈,企业如果没有好的激励机制,好的薪酬模式,怎么可能留住核心人才呢?

  现在大多数企业给业务员的工资还是:底薪+提成!只能说简单而粗暴,毫无激情可言!

  虽然之前这个模式是比较符合我们国情的。但是社会在发展,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年轻人的思维观念也在改变。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底薪+提成这个模式还是存在许多局限性。

  首先,带你了解下我们业务部传统的薪酬提成方案:业绩提成是分档级,提成比例由低而高,具体见下表:

  有的业务员因为长期达不到高业绩指标,提成点数很低,内心存有诸多不满,会萌生离职念头。

  有的销售员为了达到更高业务级别,不是在业绩上做文章,而是钻空子、搞关系。

  有的业务员为了获得当月的高提成,和其他业务员合拼业绩,以达到表面上的高业绩。

  总结:主要是在设计分配机制上,不要让员工有漏洞可钻,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要避免对企业文化的冲击,失去公平分配的基础。

  KSF增值加薪法,给员工提供了没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员工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好的结果,为自己加薪。

  这种情况下,我们采用KSF模式,将他的薪酬分为6-8个部分。并且这些都是与公司利益密切相关的,作为生产经理也有能力去改进的。

  基于人本增值的加薪方案(数据说话、结果导向、效果付费、价值分割、薪酬分块。)

  在销售业绩之外,根据业务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公司的工作需求,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例如:

  操作:以过去的实现值作为基点,超过这个基点(也可以建共识标准)就可以给予奖励加薪!

  1)入职3个月以上:业绩平衡点为低值(如10万/月),主要关注过程性指标(如:跟踪量、询盘量、电话量、考核分值等),奖励力度为小值。

  2)入职6个月以上:业绩平衡点为中值(如20万/月),主要关注效果性指标(如:毛利额、回款率、培训考核等),奖励力度为中值。

  3)入职1年以上:业绩平衡点为常规值(如30万/月),主要关注效果性指标(如:毛利额、回款率、培训考核等),奖励力度为常规值。

  4)高级业务员:1年平均业绩达500万以上,次年自动升级为高级业务员,KSF薪酬增长20%-30%,奖励力度为高值。

  4、每一个K指标:对于企业,是利润增长的渠道;对于员工,是工资增长的渠道;

  KSF增值加薪法,给员工提供了没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员工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好的结果,为自己加薪。

  对企业来说,员工拿的越多,意味着他做出了更好的结果,员工收入越高,企业效益越好!

  这家企业经营状况,相对较为稳定。平衡点取历史均值,这个数据是之前员工做到的,以它为支点,超过了,代表员工做的比以往历史水平好,给与奖励;反之,就会少发;

  这样的考核没有对提出高要求,只是和自己过去对比,做的比过去好,还可以奖钱,这种考核员工内心是认可的;而且要做的比过去好了才加工资,也解决了老板被动加薪的困扰。避免了给员工增加了工资,干的活却还是一样的局面。

  激励的力度可以通过刻度和尺度来调节:本案例是超过平衡点后,每多400元,奖励1.5,反之少发。激励的力度是否合理可以通过激励的幅度来把控。

  一般能直接反应经营结果的指标,激励的幅度在60%~80%左右是相对合理的。

  至于激励的幅度合理范围为什么是60%~80%左右?为什么刻度是400,尺度是1.5呢?

  这个关系到大数据分析、数据测算,比较复杂,此处省略5千字……也可以加小编好友,互动交流

  明确考核的标准,数据取值来源,计算方式,包含的范围,力度上下限的控制,数据的提供部门。

  1、收人按实收金额计算:在第二张图上可以看出,这家企业收入有几项,这里明确了数据取值。

  2、少发不超过本项占比工资:对少发的金额进行了一定的限制,给了员工一定的安全感;没有对奖励做上限做要求,意味着员工只要能做,奖励是无限的。

  一般对于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效果的产值类指标(例如:销售额、利润额,订单生产企业:产量、产值等),不做奖励封顶,其它指标建议都要对奖励、少发做出一定上、下限的控制。

  1. 定量:确定参与持股载体,或者参与人的个人持股数量,老板要确定拿出多少虚拟股份和员工分享?

  2.定人:确定哪些人可以参与合伙人计划?一般合伙人模式,公司60%-80%的人都可以参与。

  管理层共同参与,根据业绩贡献出钱成为合伙金;共识平衡点目标;商定超出基值的分红办法;给予合伙人一定的收益保障;根据实际贡献大小分享超值成果;可以选择毛利润作为分享对象。

  公司要保证员工资金安全,像放置银行一样,不会有风险,并且会至少可以获得和银行同等比例的利息;合伙人的分红,收益要按时按量按约定发放,一分都不能少;合伙人得到的收益必须由贡献度和出钱额结合而定,避免合伙人只是出钱坐享其成。

  合伙人对公司最大的价值,其实是员工的工作心态变化。公司不缺员工那点钱,但是员工有投钱,整个人状态是不一样的。他会真正站在公司角度去思考,去努力,去创造最大价值。

  能够让他们赚到钱的同时,还能给他们好的工作体验,那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凝聚力就更强了。

  1.一定要及时,员工只要有好的表现,就要立刻通过积分表示认可,千万不能让老好人吃亏

  2.积分标准一定要明确可量化,奖励积分也应按照标准来,不能让积分成为小团队谋利的工具

  3.公司要对积分做出预算,即使员工获得的奖券再多,也不会超支,只会把钱的激励价值最大化。

  1.员工关系变好了,不再像之前同事之间不太愿意帮忙,现在公司已经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

  2.员工对公司做的贡献都是有清晰记录的,让员工觉得自己是被公司认可的,也增强了员工的忠诚度

  3.之前员工做了好事之后没有得到回馈可能下次就不做了,现在员工做了好事之后会激励他以后做的更好

  人都是有惰性的,老板一定要学会建立好激励机制,遏制住员工的惰性,激励员工最大限度发挥自身价值!

  KSF全绩效模式,给员工提供了没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员工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好的结果,为自己加薪。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