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缝纫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缝纫机资讯

缝纫机资讯

一双巧手一台缝纫机“拴住”顾客23年

中国缝纫机网2023-04-15缝纫机资讯缝纫货源
鞋缝纫,缝纫货源,玩具衣缝纫,一双巧手一台缝纫机“拴住”顾客23年,鞋缝纫,缝纫货源,玩具衣缝纫在沙河口区新桥街,有一家不起眼的私人定制服装工作室,虽然店主姜滨早已取得了营业执照,但却没有挂上牌匾,“我的客户都是口口相传

一双巧手一台缝纫机“拴住”顾客23年

一双巧手一台缝纫机“拴住”顾客23年,

  鞋缝纫,缝纫货源,玩具衣缝纫在沙河口区新桥街,有一家不起眼的私人定制服装工作室,虽然店主姜滨早已取得了营业执照,但却没有挂上牌匾,“我的客户都是口口相传找到我的,不需要打广告,搞门面。 ”姜滨的自信来自他取得的一本本技能竞赛获奖证书,也来自于他一步一个脚印的创业历程。

  残疾人是就业困难群体,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下,不少残疾人也走上了创业之路。残疾人创客们不屈厄运,勇于拼搏,自强创业,热心回报社会的感人事迹,令人敬佩,感召人心。本报与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联合举办“最拼残疾人创客”专栏,我们将通过全城寻找,相关单位推荐,本人自荐,他人推荐等方式,报道残疾人创客的创业故事,推荐或自荐热线。

  姜滨的工作室只有三四平方米,放着几台缝纫机,然而,店内摆放的证书和奖杯,让人觉得他的手艺一定不错。

  姜滨先后获得过第二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缝纫工(男装制作)项目第四名、辽宁省第三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服装裁剪类金奖、大连市第二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服装裁剪一等奖、第六届辽宁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男服制作第一名。

  1969年,姜滨出生在瓦房店,由于小儿麻痹落下残疾,只能靠拐杖行走。因为母亲做得一手好针线,他萌生了当裁缝养活自己的想法。1990年,姜滨高中毕业后就在一家私人服装店当学徒。3年后又报名参加了大连轻工业大学的自考班,“那个时候我在车家村租了一个小砖房,开起裁缝店。白天干活养活自己,晚上去上课。 ”姜滨说。

  据他介绍,开店后第一周完全没有生意,一是周边已经有多家服装店,二是姜滨要的价钱比别人都要高。他还记得自己的第一位顾客曾问他为什么做西裤要价这么高,他说先做出来,不满意不要钱,最后顾客高高兴兴付了款。 3年后,他的服装店在周围小有名气,自己还顺利取得了大专文凭。

  2003年末到2007年,在市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的帮助下,他在一家服装公司负责服装CAD(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工作。在服装公司工作期间,他还参加了海燕班,获得了本科学历。虽然工作稳定,但他一直怀揣创业梦想,于是决定再次创业。

  2008年,姜滨购买了7台缝纫机,雇了10名工人,给服装店做代加工,“刚开始也没有活,但是服装厂发现,的活返工率最低,活就多了起来。 ”姜滨说,这次创业他投入了所有积蓄,为了省钱连婚礼都没办。“感谢我的爱人,拎着包过来就算嫁过来;也感谢残疾人就业管理中心,给予我创业基金,让我购买了急需的机器。 ”采访中,对于创业的艰辛,他描述的很少,对于他人的帮助倒是讲的很多。

  2014年,由于人工费涨价,姜滨决定干私人定制,将机器送给3名员工,让他们在家加工服装,他和妻子在工作室里工作。“私人定制是很有市场的,现在大家都希望穿出个性,我也在不断追逐时尚。 ”姜滨说,截至目前,他已经为上百名客户私人定制服装,常客就有十几人,其中一位女士从1993年就在他这儿做衣服,一直到现在,几乎每年都要做几套衣服。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