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靖江人从包缝工一路逆袭成功创办年产3亿的服装品牌
这个靖江人从包缝工一路逆袭成功创办年产3亿的服装品牌
这个靖江人从包缝工一路逆袭成功创办年产3亿的服装品牌,梦见缝纫包,汇丰缝纫,缝纫记1962年10月生,靖江市西来镇泥桥村人,民建党员,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通州区政协委员,北京市工商联执委,北京靖江商会会长。先后荣获北京市通州区十佳创业青年、北京市优秀创业企业家、中国优秀企业家等殊荣。他一手创办了“恺王”男装品牌,并将“恺王”打造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5月下旬,参加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暨首届全球苏商大会的部分泰州籍乡贤,回到家乡,共叙桑梓情。王灿平,这位从靖江西来走出去的“小裁缝”,用一把剪刀在人才济济的北京城,裁剪出一片别样的美丽天空。
在国际时装周上,王灿平与意大利时装工会主席波塞利先生达成合作意向(资料图)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决定将全党全国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自此,凛冽寒风经过强劲暖湿气流的温润后,化作绵绵春雨洒向华夏大地,长江南北的乡办企业,犹如仔粒,应候播种,落地生根。
1979年,宁波郊外的段塘镇,31岁知青李如成(雅戈尔创始人)走进浙春服装厂。
命运如此的巧合。同年,300多公里以外的长江北岸,靖江市土桥乡(现并入西来镇),也将原卫生院粉刷一新,改造成乡服装厂。17岁的高三落榜生王灿平,在“鲁迅、巴尔扎克”等书籍和服装厂之间反复徘徊,最终听从父母的规劝,当一名工人。
“农家子弟--工人子弟”,这一身份置换,在那个年代,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生为家中唯一男孩的王灿平,倍加珍惜自己的岗位——“包缝工”(裤子包边缝线)。为此,他专心看、低头干,后来甚至把床铺搬到了车间里面。
三个月后,王灿平的手艺,进步神速,他包边缝的布料永远比其他人少。聪慧又憨厚的小王,引起了厂长的注意。厂长大会小会表扬小王,先后将其岗位调到“缝纫”、“裁剪”等生产线,甚至安排他值守库房。
小王,不负厚望。短短两年,靠隔壁铁饼厂照明灯也要半夜学艺的小伙子,成了全厂技术骨干。
这位20岁小伙的命运,犹如汪洋中一叶孤舟,何去何从,迷失方向。下田干活,成了他的救命稻草。7月,骄阳似火,从无农耕经验的王灿平,被晒得七晕八素,他再次从灵魂深处发出呐喊:我有两年基础,为什么不去学裁缝手艺?
哪怕40多年过去,57岁的王灿平回忆当年窘境,还不停苦笑:“我真不是干农活的料。当小裁缝,也是走投无路的选择。”
这回,父母顺从儿子的心愿,积极找人牵线日,经亲戚介绍,王灿平在常州市武进戴溪跟着一老裁缝学徒。说是学徒,其实彼时的王灿平,已是深藏功名的缝纫高手。挑着100多斤的缝纫机,他跟着师傅走街串巷、量体裁衣,市面流行什么款式、什么布料、衣服哪块片襟难做,牢记在心,反复琢磨……
像一块干瘪的海绵,扔进了大河。满眼是活的王灿平,如痴如醉地吸收着裁缝这门古老手艺里的别别窍窍、弯弯绕绕。武进学徒期间,王灿平手艺有了质的飞跃:他攻克了毛料西服后襟“起窝”难题。
学徒83天后,怀揣83元的工钱,王灿平收拾包裹,打道回府。在噼里啪啦的烟花爆竹声中,吃着母亲精心烹制的一桌菜,他和家人度过了充实而快乐的春节。
梦想一旦插上翅膀,小小的土桥,再也“关不住”王灿平。1983年开春伊始,“徒弟小王”成了“师傅小王”,领着新收徒弟,跨过长江,扎营武进。
再也不用仰人鼻息的王师傅,靠独门秘笈,在武进大展手脚。量不完的衣服,做不尽的布,日程安排满满当当,连当年的入门师傅也自愧不如。
某天,忙得人仰马翻的王灿平,在客户家无意听一则新闻:上海要开“群英会”(实为第五届全运会,也是全运会首次在北京以外的城市举办)。
客户讲得眉飞色舞,王灿平心驰神往:做裁缝,怎能不去上海?况且,大半年的武进生意经告诉他,要想抢占市场,必须独辟蹊径。而这条看似陡峭、实则大有可为的路径就是:专攻高档毛料西服!
整套全毛西服,对于普遍家庭是一笔昂贵的投入。只有上海,也唯有大上海,既有广阔市场,又有丰富客源。
远在老家的母亲获悉儿子心思,连忙向先行落脚在沪的堂哥捎话,向定居上海的堂姑妈说情。 当年9月17日,全运会开幕前一天,王灿平辗转来到上海闸北区虬江路979弄-76号,堂姑妈家。也在这里,王灿平第一次见到黑白电视机。
朱建华打破跳高世界纪录,王义夫打破全国手枪纪录……全运会期间,捷报频频,举国上下,万众一心,王灿平和所有热血青年一样,沉浸在浓浓的爱国氛围里。
对于这影响了自己一辈子的街巷,王灿平记忆如烙印,反复提醒记者别写错字,“虬江的虬,是虫字旁加个竖弯钩,江是长江的江。”
果然,凭借高超手艺,他在闸北区缝制市场闯出一条光明大道。小本上的生意清单,密密麻麻,王灿平也不断汇款给老家。
1984年5月,王灿平在客户家做衣服,一对走亲戚的北京夫妻,看到他手艺,赞不绝口,并发出热情洋溢的邀请,“刚好我儿子女儿要做结婚礼服,全北京城也找不到像你这么好的裁缝。你来北京,我出路费。”
做工的几天,这对钱姓夫妻对他进行全天候的首都知识普及,同时预告,当年国庆,北京将举办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国防大阅兵,等国家领导人亲自检阅部队。
临别之际,夫妻二人特意留下家庭住址和电话。面对如此赤诚的邀请,王灿平动摇了。
“我爱北京,上太阳升”……1962年出生的王灿平,对歌里的北京有着天然圣洁感。原本他以为自己踏进上海滩,已是人生顶峰,不曾想,遥若星河的首都,也伸手可及。
当年9月16日,王灿平父亲49周岁(农村地区称50大寿)生日。他决定返回土桥,一来为父亲庆祝生日,二来听听父母的意见。
火车、轮渡、汽车,小心翼翼提着一盒全村人没见过的生日蛋糕,王灿平返回老家。当着一大家族的面,他郑重表态,想去北京闯闯。
父亲有点犹豫,倒是母亲关键时刻再次站在王灿平的背后,到邮局取出王灿平汇回的120元,让他赶紧买票去北京。
1984年9月18日的下午,王灿平抵达北京火车站。抵达后,他特意绕到转了转,马路两侧“振兴中华、祖国万岁”的大幅标语,极大地震撼着王灿平。 “说了你不信,那种自豪感,没办法言语表达。”
钱阿姨家在北京前门,地处市中心。细心的钱阿姨,在阳台为王灿平开辟出3.5平方米工作间。“她家有七口人,这3.5平方米,已经很不容易。”
技高人憨的王灿平,再次势如破竹般地叩开北京市场。前门内外,来客如云,中国青年报甚至专门为他采写《店好不怕巷子深》的新闻报道。1984到1997年的十三年间,王灿平在京发展,平稳顺利。
1988年,勤劳致富的王灿平,斥资10万元在老家土桥盖起三层楼房。王灿平的传奇,有着强烈的号召力,老家一批裁缝,跟着他赴京打工。
与此同时,李如成领导的雅戈尔服饰也将产业版图快速扩张到了北京。此后,杉杉、七匹狼……等品牌男装风起云涌、群雄逐鹿。“李如成”们的异军崛起,打破了全国小裁缝们的安逸生活。固守北京前门大街的王灿平小作坊,生意也急剧下滑。
“不瞒你说,过打退堂鼓。1997年的时候,我已有百万元积蓄,足够回家养老。”王灿平不讳言当年的怂,“但老客户舍不得我走。他们说,既然李如成,浙江小裁缝能办成雅戈尔。你,江苏小裁缝,比他还小一轮,怎就不能办个厂。”
王灿平的激情再次被点燃。一个坚定的声音在胸腔回荡:豁出去,办厂!1998年,北京崇文开发区,恺王服饰挂牌成立,勘地址、量厂房、订设备、买原料……首期60万的投资,扑簌一下连浪花也没有,就湮灭了。
工业化的流水线,和来料加工的小作坊,是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纵使天资聪颖的王灿平,面对办厂初始的千头万绪,也多次险将崩溃。“1998年到2002年,是我此生最难的时期。没别的办法,一个字:熬。”
或许是商标名称取得好(“恺王”来自他儿子姓名的颠倒),2002年起,恺王服饰步入正轨。如今,恺王已搬至通州的北京经济开发区,厂房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年产值近3亿,恺王品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王灿平连续四届当选北京东城区政协委员、通州区政协委员,北京市工商联执委常委,他还是北京靖江商会的创始人。
年近六旬,是否考虑颐养天年?记者的话,逗乐了王灿平。“你觉得我老?现在电商挤压制造业,不仅雅戈尔、杉杉面临困境,我们也不例外。大家都卯着一股劲,加快转型升级。”
57岁也要再出发。王灿平向记者透露:随着北京产业结构“腾笼换鸟”,低端的服装钢铁等陆续搬离主城区,恺王也不例外。最近公司正与中国纺织行业协会合作,计划在京创办中国时尚文化中心,“这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项目。”
“创业,没有退休。褚时健,75岁创建褚橙。风口浪尖上的华为总裁任正非,70几了,也满世界跑。我还年轻,还有很多潜力可挖,欢迎你十年后再来采访。”
相关文章
- 玩“时时彩”10天被骗5万余元(图)
- 武汉对58座重点板桥开展空心板铰缝专项检测
- 继缝裤子穿后金喜穿550元上衣证生活富裕打包旧衣送人真贤惠!
- 压花桃皮绒面料 其销量节节攀升
- 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新视角)
- 德国百福PFAFF335臂式小皮具工业缝纫机
- 2022年全球市场缝纫机电机总体规模、主要生产商、主要地区和应用细分研究报告
- 奥玲RN-4420直驱双针三同步自动起压脚装置帆布压线机
- 2021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重启”
- 电动缝纫机基础——使用方法
- 鹿邑:羊毛衫“缝盘下乡”进村入户助脱贫
- 现场 床品大会“火花四溅”转型新家纺应该这样干!
- 展示“针头线脑”智能化新技术
- 王小卤推出新品卤香鸭舌;小罐茶发布三大子品牌;蜜雪冰城回应头像黑化;白小T、吾岛、未卡获融资|消研所日报
- 深圳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篇——融资方案(1)
- 网格布向阳 格物致民生
- 杂牌跑鞋真的能战吗?!
- 注意!巴恩线路公交车首班发车时间调整!
- 土法“吊扇”-搜狐新闻
- 奥迪A6L整车改装真的午阳内饰 低调奢华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