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裁缝甘富华:坚守54年 一针一线裁出城市烟火气|市井
六旬老裁缝甘富华:坚守54年 一针一线裁出城市烟火气|市井
六旬老裁缝甘富华:坚守54年 一针一线裁出城市烟火气|市井,602缝纫线,高频缝纫机,缝纫机底线紧,
细密的针线快速地从甘富华手中穿过,落在修补的衣服上,变成平整的针脚,再经过锁边、缝纫,不一会儿,修补一新的连衣裙就重新“亮相”了。
缝补衣服、修改样式,这是老裁缝甘富华如今的日常。而再往前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光里,甘富华做的最多的是定制服装。
甘富华今年68岁,14岁开始学艺做裁缝,满打满算已经54年。依靠这门手艺,甘富华可以孝顺父母、帮衬手足,再到后来成家立业。他说,手艺是不会骗人的。
裁缝,几乎是与服装同时诞生的古老职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裁缝是街头巷尾最常见的身影,为人们量体裁衣。在制衣和家纺高度机械化的今天,裁缝也摇身一变,有了一个更时髦的称呼——服装设计师。但在成都的街头巷尾,还是能寻见传统裁缝的身影,他们大多做着巧手织补的活计。
在成都市郫都区,甘富华也不舍一身的技艺。闲不下来的他,将自己的裁缝铺搬进了社区。在郫都区奎星楼社区,裁缝匠甘富华正是“社区十八匠”里的一员,用他的手艺为社区居民创造便利。
8月下旬,记者见到甘富华时,他同往常一样,正在社区里忙活着。68岁的甘富华头发已经花白了,做针线活的时候必须戴上老花镜。“这个年纪,本来应该退休了,但我又闲不下来。”甘富华说,他最舍不得的还是这身本领。
甘富华是土生土长的郫都人,出生在唐元镇(今划归唐昌镇),家有7个孩子,他排老三。在他的童年记忆里,吃不饱饭是常态。“一大家子人呀,总要想办法改变命运吧。”1968年,14岁的甘富华决心学一门手艺,便在人引荐下,到彭州一位老裁缝家中学艺。
一把黑色的大剪刀、一把古铜色的木尺,就是甘富华跟着师傅学习裁缝的家当。师傅从最基本的裁剪教起,而学习也是从模仿开始——师傅边做边教,他在一旁边看边练。
“学裁缝,还是要有点天赋。”在这之前,甘富华也接触过理发,但他总提不起兴趣。在学习裁缝过程中,他却觉得游刃有余,“好看的布匹经过巧手改造就能变成各种衣服,边角碎料经过缝合也能变成花书包。”这种成就感让他满足。潜心学习半年后,甘富华出师了。
回首往事,甘富华很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更感激父母的支持。甘富华清楚地记得,第一台缝纫机的价格是158元,那是上世纪60年代末,为了支持他学艺,父母卖了两头猪为他买回一台蝴蝶牌缝纫机。
如今,这台缝纫机仍然陪着甘富华一起工作。在社区里的小小裁缝铺,甘富华有时会给缝纫机擦拭灰尘,给零部件抹油。在日复一日的“哒哒”声中,富华就和他的“老伙计”就这样见证着衣服款式的日新月异,服装也从遮羞御寒来到了追赶时尚和凸显个性的新阶段。不知不觉,已过了54年。
量身、选布、画线、裁剪、锁边、缝纫、钉扣、熨烙……要完成一件定制服装,经过的工序也不少。虽说这几年服装定制的工作已经大幅度减少,但甘富华说起来还是头头是道——这些流程,几乎是烙印在他的脑海中。
他也记得,过去半个多世纪来,服装流行的每一个款式和细节。在甘富华的裁缝生涯里,他见证了我国服装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时的主色调基本都是黑、灰、蓝,款式多为衬衫工装裤,还有中山装是当时最流行的。”甘富华回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服装款式单一,色调相对沉闷,“70年代,做条裤子挣3毛钱,中山装5毛钱。到了80年代才涨到1元钱。”甘富华也记得劳作的回报。
衣服紧缺、款式单一的时代在改革开放后渐成历史,“衣服料子多了,有全棉的、化纤的、毛呢的,各种质地应有尽有,颜色也是五彩缤纷。”更重要的是,改革开放后,甘富华也可以自己进货、挑选面料,把裁缝铺经营成了可以致富的生意经。
作为裁缝匠人,甘富华深深地明白,每件服装的裁剪必须全情地投入才能赋予其生命。为了追赶上每个阶段的流行和时尚,甘富华一直保持着学习的状态,“新样式出来了就看杂志学习嘛,这个是没有捷径的,只能多做。”他也发现,时尚是个轮回。“这几年流行的喇叭裤、健美裤和蝙蝠衫,早就流行过了!”
定制过各类服装的甘富华,最喜欢的还是旗袍,“让人看起来特别有气质。”他还记得,顾客中最爱定制旗袍的是医院的医生。
因为这门手艺,家里人也都穿上过甘富华的“独家定制”,从妻子的连衣裙、儿子的海魂衫,到两个孙女的小衣服,“我现在还自己做裤子呢!”
一张一合的裁剪、一针一线的缝补……靠着裁缝这门手艺,甘富华一步步从农村走了出去。54载光阴,他的裁缝铺从唐元的乡下,搬到了唐昌镇,又来到郫都城区。
2020年,原本计划退休的甘富华在社区的盛情邀请下,来到奎星楼社区,成为社区里的“十八匠”之一。在这里,他用低廉的价格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对80岁以上的老人更是免费。
“就是闲不下来。”辛勤劳动了一辈子的甘富华,对于“玩”没有什么概念。他休息时,就是简单的菜市场、家“两点一线”的生活,煮饭、睡觉,唯一的娱乐是看电视。
平铺直叙的生活,对于经历过贫穷和磨难的甘富华来说,却特别珍贵。也就是靠这一份勤劳,甘富华用双手养活了一家人,在平淡中坚持了54年。
随着时代变迁,裁缝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搬进了记忆的深巷。流水生产线,让量体裁衣成为老一代人的回忆。但缝纫机工作的声音重新响起,甘富华觉得,曾经熟悉的烟火气好像又回来了。
在甘富华的世界里,衣服破了可以补,生活的酸甜苦辣可以慢慢品,而一门手艺需要一生去沉淀,方能看到星河浩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赵丽颖和冯绍峰离婚时,双方没有撕破脸皮,是什么原因,让她平静地放弃了孩子的抚养权?
台风眼可见!“梅花”预计登陆点公布,上海预警升级,傍晚开始风雨加大…又有新台风生成→
iPhoneSE概念机曝光:堆料直接拉到底,感觉iPhone14不香了
提前激活iPhone 14每台罚款20万 经销商开机展示:灵动岛动画绝了
Surface也不用酷睿了?Surface Pro 9将搭载骁龙8cx Gen3
为冷却量子计算机 IBM打造了一台Project Goldeneye“大冰箱”
英特尔会在Raptor Lake移动版中首次配备VPU,并完全集成在Meteor Lake
2023U.S.News美国大学排行发布:普林斯顿第12年登顶,哥大跌至18
细密的针线快速地从甘富华手中穿过,落在修补的衣服上,变成平整的针脚,再经过锁边、缝纫,不一会儿,修补一新的连衣裙就重新“亮相”了。缝补衣服、修改样式,这是老裁缝甘富华如今的日常。而再往前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光里,甘富华做的最多的是定制服装。
甘富华今年68岁,14岁开始学艺做裁缝,满打满算已经54年。依靠这门手艺,甘富华可以孝顺父母、帮衬手足,再到后来成家立业。他说,手艺是不会骗人的。
裁缝,几乎是与服装同时诞生的古老职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裁缝是街头巷尾最常见的身影,为人们量体裁衣。在制衣和家纺高度机械化的今天,裁缝也摇身一变,有了一个更时髦的称呼——服装设计师。但在成都的街头巷尾,还是能寻见传统裁缝的身影,他们大多做着巧手织补的活计。
在成都市郫都区,甘富华也不舍一身的技艺。闲不下来的他,将自己的裁缝铺搬进了社区。在郫都区奎星楼社区,裁缝匠甘富华正是“社区十八匠”里的一员,用他的手艺为社区居民创造便利。
8月下旬,记者见到甘富华时,他同往常一样,正在社区里忙活着。68岁的甘富华头发已经花白了,做针线活的时候必须戴上老花镜。“这个年纪,本来应该退休了,但我又闲不下来。”甘富华说,他最舍不得的还是这身本领。
甘富华是土生土长的郫都人,出生在唐元镇(今划归唐昌镇),家有7个孩子,他排老三。在他的童年记忆里,吃不饱饭是常态。“一大家子人呀,总要想办法改变命运吧。”1968年,14岁的甘富华决心学一门手艺,便在人引荐下,到彭州一位老裁缝家中学艺。
一把黑色的大剪刀、一把古铜色的木尺,就是甘富华跟着师傅学习裁缝的家当。师傅从最基本的裁剪教起,而学习也是从模仿开始——师傅边做边教,他在一旁边看边练。
“学裁缝,还是要有点天赋。”在这之前,甘富华也接触过理发,但他总提不起兴趣。在学习裁缝过程中,他却觉得游刃有余,“好看的布匹经过巧手改造就能变成各种衣服,边角碎料经过缝合也能变成花书包。”这种成就感让他满足。潜心学习半年后,甘富华出师了。
回首往事,甘富华很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更感激父母的支持。甘富华清楚地记得,第一台缝纫机的价格是158元,那是上世纪60年代末,为了支持他学艺,父母卖了两头猪为他买回一台蝴蝶牌缝纫机。
如今,这台缝纫机仍然陪着甘富华一起工作。在社区里的小小裁缝铺,甘富华有时会给缝纫机擦拭灰尘,给零部件抹油。在日复一日的“哒哒”声中,富华就和他的“老伙计”就这样见证着衣服款式的日新月异,服装也从遮羞御寒来到了追赶时尚和凸显个性的新阶段。不知不觉,已过了54年。
量身、选布、画线、裁剪、锁边、缝纫、钉扣、熨烙……要完成一件定制服装,经过的工序也不少。虽说这几年服装定制的工作已经大幅度减少,但甘富华说起来还是头头是道——这些流程,几乎是烙印在他的脑海中。
他也记得,过去半个多世纪来,服装流行的每一个款式和细节。在甘富华的裁缝生涯里,他见证了我国服装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时的主色调基本都是黑、灰、蓝,款式多为衬衫工装裤,还有中山装是当时最流行的。”甘富华回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服装款式单一,色调相对沉闷,“70年代,做条裤子挣3毛钱,中山装5毛钱。到了80年代才涨到1元钱。”甘富华也记得劳作的回报。
衣服紧缺、款式单一的时代在改革开放后渐成历史,“衣服料子多了,有全棉的、化纤的、毛呢的,各种质地应有尽有,颜色也是五彩缤纷。”更重要的是,改革开放后,甘富华也可以自己进货、挑选面料,把裁缝铺经营成了可以致富的生意经。
作为裁缝匠人,甘富华深深地明白,每件服装的裁剪必须全情地投入才能赋予其生命。为了追赶上每个阶段的流行和时尚,甘富华一直保持着学习的状态,“新样式出来了就看杂志学习嘛,这个是没有捷径的,只能多做。”他也发现,时尚是个轮回。“这几年流行的喇叭裤、健美裤和蝙蝠衫,早就流行过了!”
定制过各类服装的甘富华,最喜欢的还是旗袍,“让人看起来特别有气质。”他还记得,顾客中最爱定制旗袍的是医院的医生。
因为这门手艺,家里人也都穿上过甘富华的“独家定制”,从妻子的连衣裙、儿子的海魂衫,到两个孙女的小衣服,“我现在还自己做裤子呢!”
一张一合的裁剪、一针一线的缝补……靠着裁缝这门手艺,甘富华一步步从农村走了出去。54载光阴,他的裁缝铺从唐元的乡下,搬到了唐昌镇,又来到郫都城区。
2020年,原本计划退休的甘富华在社区的盛情邀请下,来到奎星楼社区,成为社区里的“十八匠”之一。在这里,他用低廉的价格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对80岁以上的老人更是免费。
“就是闲不下来。”辛勤劳动了一辈子的甘富华,对于“玩”没有什么概念。他休息时,就是简单的菜市场、家“两点一线”的生活,煮饭、睡觉,唯一的娱乐是看电视。
平铺直叙的生活,对于经历过贫穷和磨难的甘富华来说,却特别珍贵。也就是靠这一份勤劳,甘富华用双手养活了一家人,在平淡中坚持了54年。
随着时代变迁,裁缝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搬进了记忆的深巷。流水生产线,让量体裁衣成为老一代人的回忆。但缝纫机工作的声音重新响起,甘富华觉得,曾经熟悉的烟火气好像又回来了。
在甘富华的世界里,衣服破了可以补,生活的酸甜苦辣可以慢慢品,而一门手艺需要一生去沉淀,方能看到星河浩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赵丽颖和冯绍峰离婚时,双方没有撕破脸皮,是什么原因,让她平静地放弃了孩子的抚养权?
台风眼可见!“梅花”预计登陆点公布,上海预警升级,傍晚开始风雨加大…又有新台风生成→
iPhoneSE概念机曝光:堆料直接拉到底,感觉iPhone14不香了
提前激活iPhone 14每台罚款20万 经销商开机展示:灵动岛动画绝了
Surface也不用酷睿了?Surface Pro 9将搭载骁龙8cx Gen3
为冷却量子计算机 IBM打造了一台Project Goldeneye“大冰箱”
英特尔会在Raptor Lake移动版中首次配备VPU,并完全集成在Meteor Lake
2023U.S.News美国大学排行发布:普林斯顿第12年登顶,哥大跌至18
相关文章
- 经济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
- 粤东针车大王妻子病逝 岳父母索6000万遗产遭拒
- 458名农民工免费学缝纫
- 80年代中国最真实老照片:回不了的过去看懂的人都哭了
- 曾经的奢侈品:闽江牌缝纫 唤起老福州的时代记忆
- 被生活中“意外之美”打动的20个瞬间
- “回忆杀”!这个老品牌将重回市场!柳州这些“坚货”你记得几个?
- C919在欧美垄断的天空撕开了一道口子
- DNF:29号奇迹缝纫机出炉!全民龙袍来临拍卖行时装变廉价
- 河南串珠加工适合老年人在家干的手工活
- 隆重开榜!2022年度缝纫机十大品牌入围企业名单
- 【看河南】夏邑县:打造千亿级知名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 陈景润独子陈由伟:高中学文、大学改学数学系延续父亲的传承
- 【喜讯】SF9811智能钉扣机喜获CISMA2019智慧缝制示范产品
- DNF:缝纫机最热门的时装!天1价格不敌天纵套绯樱直追树枝套
- 鲍麦克斯加大创新力度 专利申请新突破
- 北京大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度报告摘要
- 制衣厂50岁女工失踪 疑香港老板杀人分尸抛河
- 【路试】跟着广汽丰田全新汉兰达380T“再回古都”
- 一般看不见的机械原理——全动画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