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缝纫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缝纫机资讯

缝纫机资讯

一针一线守匠心 一剪一裁扬国潮 深圳旗袍“守”艺人专注缝纫近30年让传统旗袍焕发新机

中国缝纫机网2022-12-14缝纫机资讯埋甲电动缝纫机
压力缝纫针,埋甲电动缝纫机,缝纫人,一针一线守匠心一剪一裁扬国潮深圳旗袍“守”艺人专注缝纫近30年让传统旗袍焕发新机,压力缝纫针,埋甲电动缝纫机,缝纫人四线机、画粉、缝纫针……小小的工作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缝纫工具,缝纫机

一针一线守匠心 一剪一裁扬国潮 深圳旗袍“守”艺人专注缝纫近30年让传统旗袍焕发新机

一针一线守匠心 一剪一裁扬国潮 深圳旗袍“守”艺人专注缝纫近30年让传统旗袍焕发新机,

  压力缝纫针,埋甲电动缝纫机,缝纫人四线机、画粉、缝纫针……小小的工作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缝纫工具,缝纫机的按钮磨损发黄,掉漆的脚踏板显露出时间的痕迹。在龙华区龙华街道,仍有几家洋服定制店在默默地坚守旗袍手艺。

  翁小连和丈夫潘永区的胜华洋服便是其中之一。从17岁入行至今,翁小连已有近30年的制衣经验,一针一线都是她坚守的缝纫情怀,在她的手中,传统旗袍焕发新机,展现着时代风貌。

  翁小连是浙江温州人,早在初中时期,就与针线结缘。“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代人的记忆,在那个年代,能缝会补被视为巧女的特征之一。17岁的翁小连在长辈的建议下,交了200元培训费,带着缝纫机进入了温州本地的一家裁缝店当学徒。

  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翁小连介绍,当时同期的学徒有20余位,加上店内生意繁忙,裁缝师傅并不能照顾到全部人,更多靠自己主动摸索。

  “一开始就是学钉扣子、改裤脚的简单活,师傅最多教教画图,实际能参与到完整制衣过程的机会并不多。”对翁小连来说,做衣服就像是探险,而设计图就是她的地图。

  “那时候经常熬夜干活,犯困打盹的时候,就会被针扎到手指。”翁小连回忆道。4年学徒生活中,她都忘了被扎了多少次,“每次都是‘刻骨铭心’的感觉”她打趣道。在此期间,她还认识了同为学徒的潘永区,两人志同道合,在不久后便走到了一起,结为夫妇。

  学徒生活结束后,翁小连掌握基本的制衣技能,跟随哥哥南下深圳。“一开始是在工厂制作工服,批次多,货量大,与在裁缝店时的工作量完全不同。”翁小连说,“后来哥哥也不愿再做这一行,我和丈夫就盘算着开一家自己的店。”

  8月16日,在龙华区胜华洋服门店内,翁小连正在给顾客挑选布料。深圳晚报记者 张焱焱 摄

  翁小连的店铺约有20平方米,门口摆放的五颜六色旗袍样衣不时吸引路人驻足。店内的大部分区域被各式各样的布料和机器占据,过道只能容许一人通行。左侧的墙上挂着10余套西服样衣,右侧的墙上陈列着数十种花色的布料,工作台上放满了各种缝纫工具和服装图册。泛黄起皱的订单纸显露出岁月的痕迹,一块块皱皱巴巴的制衣纸板见证了无数件旗袍的诞生。

  量身、设计、画版、裁剪……做成一件旗袍,至少需要十几道工序。由于量体裁衣耗时繁琐,翁小连和丈夫两人一天时间才能做出两套旗袍。“冬天订单多的时候晚上经常加班,我一般在晚上12点就会回家照顾小孩。”翁小连看着低头裁布的丈夫补充道,“他会做到更晚,到凌晨两三点。”

  不过,成衣的出品并不意味着夫妻俩的工作到此结束。事实上,不少前来定制旗袍的客人对衣服的细节要求十分严格,返工更是常态。“做衣服的人不能怕改怕拆,没耐心的话,衣服一扯就坏了。”翁小连说。

  门店陈列的数十种花色的布匹,翁小连对它们了如指掌。她介绍,在夏季,柔软透气的棉麻布最受客人欢迎。色彩鲜艳的醋酸面料,触摸柔滑接近桑蚕丝,销路也一直不错。

  近30年,翁小连制成的旗袍数不胜数。相比刚开店时的状态,翁小连坦言,近年来定制洋服的人越来越少了,但制作工费却和十几年前差不了多少,很多同行都转行了。和她同期的学徒,如今只剩自己还在从事这一行。

  “这种手工活赚不了多少钱,除了勉强养家糊口,我们可以坚持下来更多是情怀。”她说。当谈及是否有涨价打算时,翁小连摇头否认,表示只会因为布料涨价小幅度调整价格。“来的大都是多年的老客户,我们都是因为旗袍才认识,不能掉钱眼里。”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