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缝纫机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缝纫机资讯

缝纫机资讯

一线调查 衬衣代工企业:“需要熟练工操作的成本才是高的”

中国缝纫机网2022-12-27缝纫机资讯裙边缝纫
和田缝纫,裙边缝纫,肥西缝纫招聘,一线调查衬衣代工企业:“需要熟练工操作的成本才是高的”,和田缝纫,裙边缝纫,肥西缝纫招聘中国制造业正在不断丧失一个巨大的优势:劳动力。其带来的影响可能比广泛认为的更加深刻——容易被误解的是

一线调查 衬衣代工企业:“需要熟练工操作的成本才是高的”

一线调查 衬衣代工企业:“需要熟练工操作的成本才是高的”,

  和田缝纫,裙边缝纫,肥西缝纫招聘中国制造业正在不断丧失一个巨大的优势:劳动力。其带来的影响可能比广泛认为的更加深刻——容易被误解的是,从某种意义上,人力是最具柔性的“工具”,这一点并非自动化可以完全替代。

  在这一背景之下,此前被认为落后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正被迫焕发新的动力,它们必须找到更具柔性特征的“新自动化”从而弥补劳动力红利消失的空白。

  溢达集团,中国面料加工生产和服装代工的隐形冠军,客户包括亚马逊、耐克、拉夫劳伦、托米、香蕉共和国等诸多世界知名品牌。一年生产1.1亿件衬衫成衣。集团现任主席兼行政总裁杨敏德是香港人。这是一个家族企业,外祖父曾是民国时期上海丝绸大王。

  溢达的制衣车间在向外界展示着纺织服装——这个最传统的产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厂区里,AGV自动驾驶运货机随处可见,大门、电梯全部智能感应,站在电动平衡车上的工人穿梭在每一台机器人生产线上。

  溢达集团全球有5.5万名员工,在佛山有2.2万人,最多时佛山有3万多名员工。这是机器人出现的结果。

  溢达的生产自动化进程早就开始了。2018年,溢达集团收入达到13.6亿美元。强大的实力,让它能更自主地进行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的尝试。这家公司现在连布匹染色的检测都用带有照相机的机器人来做了。

  现在,其针织厂、纺纱厂、扎花厂等前期工序都基本实现自动化,也早已实现标准化、模块化生产。一件衬衣被分成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基本上都可以机器人,但是最后的成衣,只能使用熟练工,因为合成的时候,布是软的,机器人很难像抓起一个螺丝一样快速灵活地缝制。

  溢达研发和使用机器人的高峰发生在近五六年,原因还是成本和效率。这对于一家主要做代工的成衣企业来说,至为关键。

  程鹏,溢达集团针织厂总经理,清华高材生,美国留学回来,专业是物理摩擦学。主要研究对象是重型发动机。2001年在美国被溢达老板杨敏德挖回佛山。一进工厂傻眼了。好低端。因为连填个布料都需要两个工人徒手操作。结果程鹏还是一直干到现在。

  他总结说,“这十八年发生很多变化。外部最大变化是人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工人工资,2018年是2008年的2.5倍。生产端最大变化是定制化需要越发明显,订单逐年变小。”

  欧美是溢达的主要市场,原来订单比较大,这两年订单开始变小了。美国订单在2013年以前占45%,现在降低了39%。

  溢达的机器人主要都是国外买进,几乎看看不到国产品牌。实际的机器人生产线都是国外机器人企业和溢达的一线工人、甚至订单客户一起研发的。

  程鹏说,“因为我们更懂生产流程和产品需求。我们的创新主要是实用性创新,是从需求开始的。我们很少有原生性的、基础性的技术研发,基本上都是从现有的技术、成熟的技术,拿过来,根据生产需要拼接的。基础技术研究是科研院所的事情。”

  在溢达,这种应用型的创新随处可见。比如排线多根针,原来需要熟练工把各种配色的线一根根穿进针眼,非常花时间,现在机器穿,需要一个小时。

  溢达纺织厂的田经理说,“这不仅是节省了多少人力,而是提高了生产稳定性。最主要的是,机器不会看花眼。”

  在佛山高明的溢达针织厂车间里,一个又一个一人多高的自动化线捆机排成十几排的生产线万个线捆,原来需要工人一个个手工操作挂上去,一个熟练工人一天需要弯腰挂起3000次,现在全部是机械臂操作,这是他们自己和一家机器人公司改造的。现在一个机器人一次只能挂1个,很快要改新的,一次搞定8个。

  田经理说,“现在是机器能操作的其实成本是最低的,需要熟练工操作的,成本才是高的。”

  溢达针织厂公司有个卓越工程部,大部分是海归和清华、复旦等名校的。这个部门不管生产,就干一件事,根据生产的痛点,提出解决方案,能自己解决的自己干,自己搞不定的,找外部的技术供应商一起干。很多研发小组都是临时成立的,来自各个部门,技术、设备、生产工人、采购等等,搞完就解散,然后下一个。简单、实用、高效。

  溢达针织厂总经理程鹏说,“企业的技术创新,政府能起的作用很小。企业的创新其实是头部企业和隐形冠军内生的需求,创新的第一驱动力其实不是降成本,而是为了生产流程和产品的可靠性。”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