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烽火中的安徽省工委
抗日烽火中的安徽省工委
抗日烽火中的安徽省工委,缝纫标记,增城缝纫招聘,缝纫螺纹在安徽省金寨县花石乡境内有一处老宅汪家老屋,四周青山环翠,溪水长流。这里曾是安徽省工作委员会所在地。在全民族抗战的烽火岁月中,汪家老屋见证了中国在大别山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壮丽图景。
汪家老屋原是金寨花石乡当地汪姓人家的大宅子,建于清朝晚期,坐西向东,为四进青砖瓦顶建筑。老屋依山面水,地势险要,门前的白水河岸绿树成荫,屋后是葱茏的山林,可退可守,便于疏散隐蔽。岁月沧桑,留下深深烙印。今天,我们在花石乡看到,汪家老屋这一处革命旧址依旧保存完好,从中依稀可见昔日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说到安徽省工作委员会(简称安徽省工委),还要从安徽工作委员会说起。史料记载,为了适应抗日战争的形势,1937年底,在延安学习的曹云露、张如屏等人中央提前派回安徽工作。1938年1月,在寿县杨家庙成立安徽工作委员会(简称安徽工委),隶属河南省委,书记曹云露,主要活动在寿县、霍邱、六安、合肥、凤台等县;同时成立皖北抗日游击支队,200多支枪,由张如屏率领,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此时,由于日军大举西犯,安徽局势日益紧张。安徽省委由安庆迁到六安。“1938年4月,中央长江局为统一领导安徽长江以北地区党的工作,在安徽六安成立了安徽省工作委员会。原安徽工委改称寿县中心县委,隶属安徽省工委领导。”据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胡遵远介绍,当时安徽省工委主要任务一是恢复与发展党组织,二是培训党的干部,三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四是组建地方抗日武装。
六安是当时安徽省的政治文化中心、国共合作抗战的指挥中心。为了广泛开展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帮助和推动安徽省政府及驻防的桂系军队抗日,安徽省工委配备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下辖寿县、太湖、岳西、舒城中心县委和立煌县(今金寨县)委、霍山县工委、滁县特支、皖六区专署特别支部等。
1938年6月,由于日军进犯皖西,六安形势紧张,安徽省政府从六安迁到立煌金家寨,安徽省工委也从六安迁到立煌,先驻双河桃树岭新四军第四支队立煌兵站,后迁至白水河畔汪家老屋。“安徽省工委是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党在皖西地区的最高领导机关,也是唯一的一个工作范围涵盖安徽长江以北地区40个县,及湖北英山、罗田和河南商城等部分县的领导机构。”胡遵远说。
据胡遵远介绍,当时的安徽省工委有一个重要贡献,就是通过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开展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和军事动员,发动民众抗战,在抗日救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的确是这样,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同抗日。在这一背景下,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以下简称省动委会)应运而生。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兼安徽省主席李宗仁兼任主任委员。动委会在六安成立,组织领导全省民众抗日动员工作。安徽省工委在动委会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和骨干作用。当时省动委会派到各县的直属工作团有43个,还组织了30个委托工作团,安徽省工委先后派出周新民、魏文伯等一大批党员干部到动委会工作,担任主任干事、工作团团长和县动委会指导员;省工委宣传部长张劲夫还以省动委会组织部主任干事的身份,负责动委会地下党的工作。省工委下辖的不少县委机关就隐蔽在动委会或工作团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安徽省工委以省动委会的合法名义,大力开展抗日宣传工作,组织民众总动员宣传周、肃清汉奸宣传周、雪耻宣传周、兵役宣传周等活动,团结了一大批进步青年和爱国民主人士,打击顽固派,培养青年干部队伍,诚如张劲夫所说,“开辟了大别山区抗战中最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特别是,随着安徽省政府和省动委会迁来金寨,安徽省妇女战地服务团、抗敌演剧第六队、广西学生军以及省直属的第24、33、37、39抗日工作团相继进驻立煌。这些抗日团体的领导人多为员,他们到立煌后,深入基层,以各种方式对群众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教育,揭露日军侵华的暴行,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一时间,偏僻的立煌县城乡显示出一派抗日救亡的勃勃生机。
“在安徽省工委的影响和推动下,省动委会还采取多种形式,通过招收进步青年办训练班,培养了大批抗日骨干,先后组建了100多个省、县抗日工作团,帮助成立县、区、乡、镇各级动委会。”胡遵远说,动委会中还活跃着各种民众抗敌协会,下设交通队、运输队、侦察队、救护队、慰问队等,形成了抗战中来自民众的一股宏大力量。“特别是安徽省工委迁至金寨后,就以省动委会的名义在四支队兵站内举办干部培训班,为各县动委会和工作团培训了一批骨干力量。1938年6月下旬,董必武等同志曾来金寨视察抗日救亡运动,给予高度评价,并作出重要指示。”
据史料记载,安徽省工委高度重视发展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1938年5月4日,省工委领导的皖北抗日游击支队攻击凤阳城,打响了安徽敌后抗战第一枪,政治影响很大。《武汉日报》发表消息称:“我游击队进袭凤阳城,颇为得手。”除此之外,省工委直接派人打入民间抗日团体,掌握武装;在靠近新四军四支队游击区域,积极协助四支队发展抗日武装,先后多次向新四军四支队输送人枪。“有一点可以表明,当时省工委支持将寿县、六安、舒城、无为、巢县的民众武装编为新四军四支队直属游击队、淮南游击纵队等。由于安徽省工委及后来的鄂豫皖边区党委的不懈努力,新四军四支队由组建出征时的3100余人,到1939年6月时发展到1万多人。”胡遵远说。
以金寨地区为例,安徽省工委及时组建了立煌县委,并先后建立了麻埠、双河、汤家汇、斑竹园等4个区委和20多个党支部。在省工委的领导下,立煌县委在努力恢复和发展党组织的同时,积极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和调动一切爱国力量,广泛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武装,促进了金寨地区抗日的发展。“在抗日工作团的协助下,全县还先后组建了工人、农民、青年、妇女、文化、商业等各界抗敌协会69个,会员达7000多人。”据胡遵远介绍,各抗日团体纷纷走上街头、深入乡村,集会演讲,声讨日军侵华罪行、鼓舞群众抗日斗志;各类抗敌文艺团体也经常深入城镇、农村宣传演出,产生了重要影响。金家寨、麻埠镇等动委会还先后发起募捐运动,共捐银元5000多块、鞋4.8万双、棉背心5万余件。县妇抗会还组织了洗衣社、缝纫社,为住院伤兵洗衣做饭,为前方将士制作军鞋,有力地支援了前方抗战。
1939年1月,为了加强对大别山区抗日斗争的全面领导,中央中原局撤销安徽省工委,成立鄂豫皖边区委员会,统一领导鄂豫皖三省边区党的工作,郑位三任书记,机关仍设在白水河汪家老屋。至此,安徽省工委圆满完成历史使命,退出历史舞台,而其历史功绩永载史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相关文章
- 杰克股份:电机电控作为缝纫机的核心零部件公司会持续对电机电控进行研发投入
- 南宁百货大楼股份有限公司 第九届监事会第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 青岛服装厂缝纫机闲了近一半 月入5000仍难留人
- 融“曹杨商场曾经是曹杨人心中的‘中百一店’”
- 经典明锐DIY手缝把套纯手工制作(要求加精)
- 林雪平:质量优先做精做强缝纫机主业
- 铝合金“不要钱”的?来看看极氪001底盘到底多有诚意
- 留凤关镇缝纫机技能培训班开班啦
- 漂亮国又玩不起了?缝纫平车电机
- 清末上色老照片:使用缝纫机的满族妇女教书先生围在一起抽
- 山东三季度最缺的工种是缝纫工现在不缺大学生最缺一线操作工
- 如何打造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好产品”?
- 墙面布满裂痕已判定是危房却还有人住?危房住人到底谁来管!
- 安阳:吉远公司举行《吉远公司志》编纂工作启动仪式
- 平安普惠海南分公司开展2022年世界地球清洁日公益活动
- 六安最新招聘!不少岗位月薪10000元左右要来试试吗?
- 热巴为挡住“小粗腿”故意在“裙摆”缝了两块布意外时尚了!
- 车衣服什么意思是什么成语 车上放衣服什么意思是什么
- 抗日烽火中的安徽省工委
- 成都依米康累不累(依米康)